又一国际一流医学中心落户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正式开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张程 刘羽洁/图
2023-05-15 18:01

5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市教育局、市建筑工务署、龙岗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工仪式。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是深圳市“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项目,将立足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致力于成为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学院目前有本科专业与研究生项目8个,学生约700人,建有生物医学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药学院等学院及相关专业,拥有3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一批广东省、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

项目位于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内,东侧紧邻深圳音乐学院(在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侧为北理莫斯科大学。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2万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6000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教学大楼、实验教学楼、科研大楼、图书馆、行政楼以及教师公寓、学生书院、室内体育馆等17栋建筑。

据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大型教育类建筑,该项目充分发挥设计引领作用,以“亭台山水·脉络相连”“中式规划·岭南风格”作为校园整体设计理念和原则,努力营造山水校园、特色校园。

山水中轴,多进院落

项目借鉴中国传统规划手法,运用山水中轴、多进庭院,组织功能与空间,将校园镶嵌于神仙湖美景之中。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设计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地形。南园通过台地式建筑与山体融合,形成向城市界面的自然过渡。山水中轴线越湖而过,与北园书院广场、山体形成南北共融的景观序列,营造出北园依山就势、显山露水,轴线交汇、归家之感的山水校园格局。

融合共享,协调发展

与国际大学园共同打造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公共服务空间,提升了片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推动校校融合发展,创造了与周边和而不同的新岭南特色校园。

项目将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基础,以绿建三星为目标,积极应用装配式建筑、“光储充一体”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校园。通过积极应用CIM+BIM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及BIM+的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将科技、智慧、绿色的理念融入设计建设全过程,以科技赋能项目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活动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国内目前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医学院将成为我国凝聚世界一流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中心,未来专职教授及专家规模将达1500人。学校将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优势,为建设国际化湾区共同体,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为深圳市教育事业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以及国家的医学教育改革创新贡献力量。他指出,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局、市建筑工务署及各参建单位等多方合力支持下,医学院项目一定可以建成百年大学的精品工程,见证粤港澳地区科教医疗融合的新起点,成就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深圳市医学院在校生数已达9400余人,其中研究生31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专业布局全面、培养层次完整、医教协同紧密、办学特点鲜明的医学教育体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的顺利开工,标志着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进入加速发展的全新阶段,希望校方把握新发展机遇,发挥深港合作优势,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为支持深圳加快构建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的一流高等教育高地,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市建筑工务署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品质、高品位、高效能、优品牌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完善“IPMT+EPC+监理”建设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参建各方的联动,全面全过程加强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合同“五大控制”,将科技、智慧、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设计建设全过程,积极应用装配式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技术,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世纪精品和百年工程。

(原标题《又一国际一流医学中心落户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项目正式开工》)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张程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