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里所写:“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种自在从容的人生态度也延伸在鹏城的上森艺术空间。4月28日,由深圳市上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支持的“云舒花开——陈俊宇、王子蚺中国画联展”在深圳上森艺术空间正式开幕。
开幕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由罗湖美术馆副馆长冯小瑞策展,展出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陈俊宇、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子蚺近四十幅精品力作,看点十足,文化成色十足。三位在深圳本土成长的艺术工作者,为观众带来一场书法与国画,自然与人文、形式和意境的双重享受,共同为观众奉献上一场精彩的书画“和鸣”,绽放出传统文化的优雅与精致,也为“五一”小长假的城市文化生活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览海报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以艺术联接,构建共生能量新场域。书法与国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了艺术家在中国传统艺术背景下的当代独特语言、符号、媒材和艺术语言之表现形式,还在于体现出了艺术家独特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人生、社会、世界的价值观。此次展览以“小而精”的作品生动呈现出两位正在艺术领域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演绎的艺术家——陈俊宇、王子蚺的艺术想法与探索。
陈俊宇 《秋色》
陈俊宇是一位恪守传统,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根植在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不断从中汲取养分。他的艺术格调高雅,古典灵秀,意趣无穷,充盈诗情画意之美。陈俊宇的探索倾向于回溯本源,强调重新认识学习挖掘传统,大量涉猎国学领域,形成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艺术面貌,他的创作涵盖山水、花鸟,蔚为壮观。
陈俊宇在致辞中谈到,考察艺术史,美术作品在具体的空间里面才产生的具体的意义。此次在上森艺术空间办展览有两个初衷:一方面本次展览对观众和艺术家而言,都是在尝试美术馆以外,感受艺术品与空间、与人的关系的另一番体验。其次,展览也是持续创作的自我鞭策。
陈俊宇《寂寞沙洲冷》
传统书画的一个重要观念:书画同源,强调书画结合,重新继承起来传统文人书画的文脉。中国文人书画的最大特点是书画一体,书画不分家。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一首著名的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说的即是书画同源的道理。
王子蚺《山居图》
王子蚺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作为艺术家,他一直强调以有温度的书写,激发书法艺术活力。近年来,他不仅继续在书法领域深入精进,而且开启绘画的创作,逐渐形成风格。在他看来,书画创作寄托情感,表达心绪,是诗意栖居的手段和方式,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传统书画的继承和创新是他一贯的宗旨。
王子蚺 《流水潺潺 我心悠悠》
罗湖美术馆副馆长、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冯小瑞谈及策展的初衷表示:“两位艺术家作为伴随着深圳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追求是深圳70后书画界的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历史节点的艺术趣味,所以我才想到策划这么有意义的展览。”
打造书、画、茶、生活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展示空间是最直接有效的传播艺术理念与实施大众教育的场所,艺术品作为空间灵魂般的存在不仅有其自身特殊的涵义,同时也是具体视觉传播元素。走进上森艺术空间,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生活化的文化空间,无论是展出的书画作品还是整体的空间设计、茶文化的点点滴滴,在这里,现代设计赋予传统文化崭新且鲜明的艺术格调。
艺术家为观众导览
正如艺术家王子蚺所说,在美术馆做展览主要以学术为导向,作为标识。与美术馆里的展览不同,在上森艺术空间办这个展览,做到书画、空间与生活的一种融合,这体现出我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这也是我们一直所探讨的书画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上森艺术空间主理人曾娴表示,此次以双个展的方式,展示两位艺术家各有千秋的艺术理念和探索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多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场景的新探索。“上森艺术空间致力于推动深圳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与发展,滋养城市文化建设。”
开幕现场
记者了解到,上森艺术空间成立于2020年,曾举办“上森深圳当代艺术展”和深圳本土艺术家多个展览,是一个集当代艺术、茶艺术于一体的复合平台,旨在通过茶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启发人们对生活美学的重新思考与探索,在城市语境中构建“艺术·茶·生活”之间的诗意平衡,丰富市民的生活。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观众可免费观看。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云舒花开——陈俊宇、王子蚺中国画联展”绽放上森艺术空间》)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