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27期·深城记⑭│ 鹏城,鹏程
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2023-04-14 09:06

■尹昌龙

称深圳为梦想之城,奇迹之城,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深圳本身就起于梦想,终成奇迹,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从偏僻小县建成了现代化大都会,人类城市发展史和文明发展史上恐怕都少有这样的奇迹。但深圳还有一个别称,除了深圳人,知道的恐怕并不多,这就是“鹏城”。

“鹏城”这名称从何而来,因何得名呢?未来又兆示着什么样的寓意呢?恐怕是值得我们探究的。用动物的形象来联系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德国的国旗就用黑鹰为标识,红爪红嘴的黑鹰就成为德意志民族所崇尚的图腾,意味着恩宠与希望,幸福与力量等等。而瑞士伯尔尼则直接被称为熊城,不仅熊成为标识,而且在城市里真的能见得到熊,这恐怕是现在的城市所少有的。而深圳被称为“鹏城”,“鹏”又是什么呢?许慎《说文解字》是这样表达的,鹏即凤,从鸟,凡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意思是什么呢?许慎认为,所谓大鹏就是凤凰,凤凰飞的时候群鸟跟随。今天都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可为验证。当然有人说凤凰形象源于孔雀,但当凤凰成为图腾的时候,它显然杂取了诸多动物的形象,而被想象为传说中的神鸟。至于说鹏与凤为一体,则显然不止是祥瑞和安宁,又增加了新的含义,如雄强与阔大的意思。鹏与凤因此有相同意指却又有不同含义。

庄子在《逍遥游》中,对此作了生动的摹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认为,大鹏是从一种叫“鲲”的鱼变化来的,今天人们讲“鲲鹏展翅”,就验证了这个说法。鹏显然是庄子笔下的神鸟,一,鱼不可脱于渊,不可能从海里直接飞到天上;二,鱼再大再长,也不可能达到几千里。只有传说中的神鸟才如此阔大,如此有力,如此具有神性,并可以从大海飞到高天。庄子这么讲鹏,是想带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哲学呢?那就是,人生在世,不要像蓬蒿之间的蜩与学鸠,要有阔大的格局和高远的境界,一直达到“秉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成为“以游无穷者”!这就是庄子所讲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象,“彼恶乎待哉”,有什么欲求放不下呢。

庄子是道家的代言人,而《庄子》一书几乎处处都在奉老子为经典。而庄子讲的大鹏精神,在另外一个笃信道家的代言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再现,这个人就是李白。李白一辈子就想做个自由自在、无侍无待的大鹏。别人说他是谪仙人,他就老实不客气地说,“手把芙蓉朝玉京”,把天上当成自己的归宿。而来去自由的仙人,实际上就是大鹏精神的体现,乘天地之正,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无论他在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他都把自己当成是这样一只骄傲的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既能水击三千里,又能高飞九万里。他本来是求人举荐,但丝毫不肯降低自己的身段,“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整个就是一孤勇者,把荣誉和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事实上是仕途上的失败者,一没谋到像样的职位,二被投入大牢差点送了性命,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一只大鹏,只是时运不佳,“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但大鹏的精神依然永存,“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影响力并没有打折扣。为大鹏精神集中歌唱的,当数李白的《大鹏遇希有鸟赋》,赋中说大鹏一鼓一舞之间,“五岳为之震荡,北川为之崩奔”,“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一直到他惊叹,“伟哉鹏乎”,“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无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讲大鹏的气象与精神的,恐怕没有超过李白这篇大鹏赋了。大鹏就是这样的神鸟,这样的神一样的存在。深圳以这样一只神鸟相命名,该是怎样的一种光荣与神圣,怎样的一种博大与雄强。

问题来了,为什么深圳被命名为鹏城?这来源于什么样的因缘?从中国古代对一地区命名的两个基本特点来看,一是源于地理方位,如山西、河北等,便于定位和寻找。记得古徽州有个村落叫西溪南,听起来像新西兰,它实际上是说,西边有条溪水,溪水的南边有个村子,这就叫西溪南。一是来源于形状,如马鞍山、鸡公岭等,或状似马鞍,或状似鸡公,干脆就直接以之命名了,便于记忆,也便于指认。命名鹏城大约是来源于后者。深圳很有意思的是,有两个海湾,两个海湾又拥抱着两个半岛。一个是南头半岛,一个是大鹏半岛。而这两个半岛上有两个地名,直接联系着深圳的历史。一个是南头半岛的蛇口,深圳的改革开放最早从这里起航,一个是大鹏半岛的大鹏山,大鹏山是深圳可查的最早以大鹏这样称谓的地名了,有了大鹏山的名字,才有了邻近的大鹏所城的名字,而有了大鹏所城的名字,才有了鹏城的名字,而其他系列名称如大鹏公社、大鹏镇到大鹏街道以及鹏城村,就应运而生了。而大鹏山又如何得名来的?就是因为这座半岛上的山脉“以其如鹏居海,故名”,就像大鹏雄踞海上,所以被称为“大鹏山”。这从诗人王德昌写大鹏东山寺的诗句“烟霞有约山如在,岁月无私人白头”,“丹梯欲上应长啸,遥望汪洋天际浮”,讲的就是大鹏山在山海之间的气势。当然也少不了历史的慨叹,山海还在而人早已白了头,大鹏仿佛翱翔于汪洋之上,烟霞之间。值得一说的是,还有一个诗人叫祈顺的句子,“凤兮不来梧桐老,目极空山无尽情”,因为凤凰不来,等待中的梧桐已然老去。而山因此是空的,千古的情怀也无穷无尽。诗中讲的“凤兮不来”,恰恰验证了凤与鹏是同一种神鸟,代表的是同样的祥和与神圣。

当然,今天再讲大鹏山,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深圳地势东高西低,就在东部耸立着两座巍峨的山峰,第一是梧桐山,而第二是七娘山。七娘山就是今天的大鹏山。《新安县志》就有大鹏山与七娘山并称,称大鹏山是源于地貌,“状如鹏举”,而称七娘山是源于传说有仙女七人来此。七仙女故事到处都有流传,所以称七娘山倒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古代中国的海洋文化并不发达,奔流到海不复回,说到海就是尽头,就被放在括号里,基本不再言说了。说仙女来过,说明是人迹罕至,大体算文明的化外之地,荒僻是肯定的了。连犯了罪的官员也基本没有流放至此的。还是叫“大鹏山”好,至少由此开始,鹏城这故事就有了重要的根源。所以有人建议将七娘山改为大鹏山,听起来不无道理,至少有正本清源的意思。当然,讲大鹏的名字起源与地貌有关,还有更大的想象,那就是大鹏半岛一边连着大亚湾,一边连着大鹏湾,两大湾区像是大鹏的“不知其几千里也”的两翼,而大鹏半岛就是大鹏硕大的身躯,这样就不仅是大鹏半岛一座山像大鹏,而是整个大鹏半岛就像一只正欲高飞或踞于海上的大鹏鸟。再一个说法是,南头半岛一边是深圳湾,一边是伶仃洋,南头半岛就是大鹏的身躯,而两片海洋就是双翼。当然,这样的说法虽然理论上也存在,但可能更像是深圳西边的人的一厢情愿或意气用事。从系列以大鹏相称的地名看,大多集中在东部,看来这种状如大鹏的隐喻,也是从古至今习以为常了。

这是从地理讲鹏城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来由要说,这就讲到《庄子·逍遥游》了,书中讲到那只从鱼化为鸟的大鹏,趁着大风“怒而飞”,蓬勃地飞起,那是要飞到哪儿去了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海上刮大风的时候,可能就是台风,大鹏鸟就飞向了南冥,南冥通常讲就是南海。当然也有说南冥不是南海,而是“天池”。那天池又在哪儿呢?一个说法就是梧桐山顶,说当初梧桐山顶有很大的水面,被称为天池,应该算山顶之上的湖水了,不知道是不是类似于地壳运动形成的。现在在梧桐山顶还有一处人工景点,就叫天池,但怎么看怎么不像,水域又小又浅,像池塘,肯定是装不下神鸟大鹏的,也肯定不会有像大鹏山一样,有七仙女来此神游的。说大鹏落于梧桐山顶,无非就是说大鹏遨游在天地之间,有必须有的高度,而深圳的最高峰可以相称,当然高度有了,还得有宽度,而从目前的天池看,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宽度的。

从北海飞到南冥,似乎注定大鹏与海相关,本来就是从鲲变化而来的,所以总是离不开海。鹏城也因此是滨海之神,坐落于南海之滨。众所周知,古典中国更像是一个大陆国家而非海洋国家,虽然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有面向东海、南海的开拓。但更多时候总是以海为界,守在黄河、长江两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生活。当海洋作为国家安全的地位日益提升以后,朝廷也开始把视野从草原的防御转向海洋的守卫。而恰恰是南海作为最为重要的环节。有人提出,从东往西,从大鹏所城,到南头古城到虎门这三个要地,可共同申报世界海防文化遗产。这一说法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据嘉庆《新安县志》载,“虽今之汛地及设兵,皆与旧制不同,而大屿山鸡翼角炮台,南头炮台,赤湾左右炮台,最为险要”,而由大屿山经南头直入虎头门,以抵于珠江。这是这一海防链条的关键。当然,这一链条自是少不了大鹏所城。这一重镇,“大鹏一城,所以御东北也,与平海相连,而自惠潮至者,则大鹏适当其冲。”当然,海防的对象不仅有外敌,还有匪患。志书中记载,顺治四年的时候,山寇陈耀就曾经破防大鹏城,贼首李万荣盘踞于所城,后来总兵黄英杰将李万荣击败,并围困其于大鹏山,最后匪寇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这方土地才恢复和平。

讲深圳的根,就要讲到南头古城,这是当年县衙所在地。而殊不知南头古城不仅是行政中心,更是海防要塞,“而南头一寨作为虎门之外卫,即为省会之屏藩,尤为扼要。此南头所以为全广门户也。”南头一寨,实际就是南头守御千户所城,这是西部的海防,中心是南头半岛的南头古城,而东部的海防,中心是大鹏半岛的大鹏所城,大鹏所城又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是海防要塞。二者共同守护新安。“新安营不辖大鹏,而大鹏营仍兼防新安。”

从明代看,南头海防似乎更为紧要,而到了清代,大鹏海防的地位又更加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当年赖恩爵将军率大鹏所城守卫,就曾在九龙海面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海战,这甚至被称为鸦片战争的第一枪。虽然有人认为这场海战规模并不大,且有试探性,但从取得胜利的战绩看,恐怕是此后晚清很少看得到的。而就是这个赖恩爵将军,心心念念于国家,他曾经说过,“吾忧朝廷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而乐”,并因此立下遗嘱,如收回香港则一定要祭告他的在天之灵。当年陆游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梦想终未实现,南宋的王师一败再败,直至崖山彻底覆灭。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赖将军的梦想算是真正实现了。

公元1186年,即宋孝宗淳熙13年,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送好朋友廓之参加秋天的科考,特地写了一首词《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来表达他的美好期待。词的上半阕主要交代时令场景,而下半阕则集中讲述了他的祝愿。他写道,“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想象中,廓之携书剑上路赶考,并且金榜题名,青云直上,鲤鱼跳龙门。那个时候再微笑着看那些举子们正忙着赶考。要特别注意的是,他说的“鹏北海 凤朝阳”,是最为典雅的祝福语了。就说“凤朝阳”,诗经中就有“凤凰鸣兮,于鱼比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梧桐树生于高冈,迎着朝阳,而在梧桐树上,是凤凰在喜悦地鸣叫。有了梧桐,然后又迎来了凤凰,无疑是最祥瑞的景象了。但还不仅如此,还有“鹏北海”,那是指大鹏乘着海风,迁徙于南海。北海与南海有千里之遥,而这趟迁徙的旅行,常常被称为鹏程“鹏北海”,就是说廓之像大鹏一样,从北海开始,万里飞翔,抵达天池,就在这海天茫茫间找到幸福的归宿了。所以说鹏飞万里,像梧桐引凤凰一样,都是祥瑞的祝福。美好的期待,理想的旅程。当然,如果按《说文解字》,二者的意思可合二为一,神鸟大鹏的旅行,目的地就是天池,就是南海之滨,梧桐山下的深圳。鹏程因此而使得鹏城成为应许之地,理想之城。

常常想起李白说的大鹏,“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这是讲大鹏和他的高飞之路,而鹏城深圳不正向世界展现高飞的状态和意志吗?这是由鲲到鹏的蝶变,也是由北海到南海的怒飞,这是神鸟伟大的鹏程,也是鹏城举世关注的鹏程。也许就是感慨于深圳改革开放之初的蓬勃气象,在1982年,一位87岁的老人刘海粟先生似乎是“风落雷转,一挥而就”,而画出了一幅巨作,《大鹏展翅九万里》。刘海粟先生来深圳,本来打算住上几天就走,但深圳火热的景象、拓荒的气势,深深打动了老人家。他一住就是半个月,并且主动要求为这座刚诞生不久的城市画上一幅巨作,并且就以大鹏为意象来祝福深圳鹏程万里。他在题画诗中写道,“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那还是深圳的早春,很多人对她的未来还报以质疑目光的时候,老先生却这么看好深圳,看好鹏城的未来,确实太给力,太提振信心了。

▲1982年,刘海粟访问深圳并作《大鹏展翅九万里》。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刘海粟画作展示。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如果讲个比喻的话,改革开放的国策就是海运,就是大风,而深圳就是那只趁着海运腾空而起,扶摇直上的大鹏鸟,翱翔在辽阔的海天之间。据说刘海粟先生在作这幅画的时候并不知道深圳有大鹏山,有鹏城村,有鹏城之诣。但就是这么机缘巧合,老先生认定了深圳就是这一只“御刚风,搏千里”的大鹏。刘海粟先生的画素以意驱笔,以意气激荡于笔端。而这回深圳的气象使老人家“笔所未到气已吞”,“便引诗情到碧霄”了。刘海粟先生的预言没有错,深圳的奇迹就证明了他所写的大鹏精神,这一精神深深浸入到城市的血脉中,使这座城市一直在为理想而起飞,为千里万里的未来而遨游。

祝福深圳,祝福这座以“鹏”命名的城市,祝福这片在传说中被神鸟光顾的土地,以及它脚下的每一片海水,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迁徙着、奔忙着的人。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