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首站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
五年前,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这次在湛江,总书记考察了4个地方,从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到港口运营、水资源配置,从耕海牧渔,到调丰补缺,每一处都事关民生福祉,每一处都承载战略考量。
视频丨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调研
4月10日考察点示意图
看基地:向海洋要食物,关注种业振兴
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
浮筒式池塘网箱。(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这个基地是集水产饲料、种苗、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涉及的水产品类包括南美白对虾、金鲳鱼、石斑鱼等。
浮筒式池塘网箱。(总台央视记者刘琦拍摄)
发展海洋渔业,既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在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
南美白对虾。(总台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总书记当天看的这个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种子工程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也就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在去年同一天开启海南考察,第一站也是看种子。在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养殖东星斑。(总台央视记者王萌萌拍摄)
当地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粤海粮仓”。(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从去年到三亚看南繁科研育种,到这次到湛江看海水养殖育种,传递了总书记对种业振兴的殷殷关切。
考察地航拍。(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看红树林:保护珍稀植物,调节海洋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湛江之行的第二站,是位于麻章区湖光镇的金牛岛红树林片区。
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航拍。(总台央视记者吴穗斌拍摄)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因红树树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割开红树植物表皮,单宁氧化变红,树皮和刀口呈现红色,所以得名“红树”。
湛江有“红树林之城”的称号。坐落于此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总书记当天看的红树林片区,位于自然保护区东部。考察过程中,总书记重点关注加强红树林保护的相关情况。
红树林面积虽然不到全球热带森林的1%,却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
红树林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2017年4月,总书记赴广西考察时,就曾踏着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他强调,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金海湾红树林。
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在全球红树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下,中国红树林面积不降反增。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红树林面积2.71万公顷,较2001年增加了近5000公顷。
红树林中的秋茄树。(总台央视记者鄂介甫拍摄)
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在武汉举行。总书记在视频致辞时说,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从一片红树林,到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和担当。
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看徐闻港: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闻港考察。
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大陆端咽喉,是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年吞吐能力为车辆约320万辆次、旅客约1730万人次,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无缝对接。2020年开港以来,新航线直对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从这里出发,粤琼两地海上航程缩短一半,能更好地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
徐闻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舟楫相通,古已有之。徐闻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徐闻等地出发,来回全程一万多海里,沿途经过17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海上交通线之一。徐闻城因港而兴,盛极一时。
航拍徐闻港。
港口,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总书记曾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在以往的国内考察中,他多次看港口。2017年,在广西北海市的铁山港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很重要。
车辆登船。(总台央视记者邓裕达拍摄)
徐闻港,是推动广东海南相向发展、“双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连接点。一个港口,既牵系重大国家战略,也承载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徐闻港,总书记重点关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的情况。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徐闻港。(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看水库: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水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湛江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徐闻县城东边的大水桥水库。
大水桥原名大水溪,水势洪大,湍急无比。为防止汛期给沿岸带来压力,当地截堵大水溪蓄水,在徐闻县城东面建起大水桥水库,1958年7月竣工,最大坝高27米,总库容1.27亿立方米。
水库沿岸。(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大水桥水库,是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调水向南输水的终点站。
长期以来,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困扰当地人民。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大山,联通10座水库,调水至雷州半岛,输水线路近500公里,供水范围包括云浮、茂名、阳江、湛江四市,覆盖人口超过1800万人。工程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超600亿元。
水库沿岸。(总台央视记者钟信伟拍摄)
总书记高度重视水利工作。2014年3月,他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新时代解决新老水问题、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水库沿岸的城市。(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这次在大水桥水库考察,总书记重点了解当地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情况。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资源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正如总书记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水库与沿岸城市航拍。(总台央广记者邓裕达拍摄)
从湛江之行领略广东考察的深意
这次到广东,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首次国内考察。在《时政新闻眼》看来,总书记的广东之行至少承载着三个层次的战略考量。
湛江航拍。(总台央广记者赵晨拍摄)
考量之一:再次宣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此后,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和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2020年,他又两次来到广东考察。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再赴改革开放重要地标,是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徐闻港。
考量之二: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是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五年前,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总书记此次赴广东考察的题中应有之义。
海上牧场。
考量之三:大兴调查研究。
从本月开始,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此次考察前夕,总书记出席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点部署这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这次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总书记广东之行,是以实际行动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总书记的广东之行,还将去往哪些地方,关注哪些重点,《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时政微视频丨瞰广东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广东湛江考察,承载哪些战略考量?》)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