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全国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交流研讨会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罗湖区“思乐课堂”成果展示会(主会场)在深圳罗湖未来学校举办。
会议邀请了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参加,现场参会的有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谢幼如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宋永成,江西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胥经华,中国教师报记者、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编辑孙和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唯在线上参会。
会议还吸引了约5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及关注教育改革创新的各界人士来到主会场,见证深圳市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创新与实践成果。
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先行示范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邱成瑜指出,近年来深圳市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先后获得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实验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等,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深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期待和重视。罗湖区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要进一步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希望全市各区要坚持政策统筹、项目统筹、进度统筹、数据统筹,把信息化“双区”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的局面,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的高质量不断促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
罗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冯健在会上介绍,早在2003年,罗湖区挂牌成立了中央电教馆首个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后来又成为教育部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罗湖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打造教育的“四个强区”,智慧教育的创新区就是其中一个。三年来,罗湖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保障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校园,积极构筑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学习环境,通过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数字化“思乐课堂”研究,这项研究也被立项为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打造智慧教育创新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智慧教育创新区,罗湖打造样本
据悉,4月7日,在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结题会议上,罗湖教育局局长殷刚主持的课题《新时代高质量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被专家组鉴定为“优秀”。成果展示会上,殷刚从理论内涵、实践路径、核心成果、未来行动四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论创新与区域实践。
殷刚表示,三年来罗湖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云平台按照“1平台+N应用”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基于“管、教、学、研、评、联”六大教育场景的生态建设,有力推动了教育六大变革,初步实现了为一线教师减负、为学生成长提质、为学校治理赋能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罗湖率先行动
专家讲座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可以说是席卷而来,数字时代已现端倪,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正在日益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次会议聚焦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以罗湖区“双区”建设的成果为案例,分享交流各地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改革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示范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教授肯定了罗湖教育数字化“思乐课堂”是数字化高质量课堂的样板。教育改革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基于数字化转型思维和智能技术,通过课堂多模态数据的融通与流转,深度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建立课堂各要素的影响关系网络,推动课堂结构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从而形成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生态,实现新时代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桂娟表示深圳市和罗湖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举措成效和行动计划,是深圳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自豪。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论创新与区域实践,为区域推进数字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这次殷刚主持的《新时代高质量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被专家评为“优秀”,这是重要的成果。同时,她高度肯定了罗湖区教育取得的各项成绩,特别是在课题申报引领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罗湖区在2021年、2022年分别有三十多项课题申报成功,有19名学生进入到深圳市“明日科创之星”人才库,是培育对象。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贡献了教育数字化最新研究成果。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为先行示范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罗湖样本。展望未来,罗湖区将继续落实“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求,推进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作出更多贡献。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