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商评论|351万志愿者汇聚文明力量
深圳商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2023-03-31 10:32

时间的雕琢,能让平凡的坚守绽放耀眼的光芒。

就像这样一位深圳人,其二十年如一日为公益救援事业的付出,让我们感动与敬佩。登山健将、公益救援队长、工作狂;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了5000小时,参加国内国际救援救灾工作近300次,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和今年的土耳其地震,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首批五星级义工、深圳市百优义工、鹏城慈善感动人物……他就是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

石欣的身上,不仅闪耀着深圳志愿者敢于拼搏 、勇于奉献的精神特质,也折射了深圳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向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和国际化纵深发展的趋势。

石欣本是万千登山爱好者中的一员,2003年开始义务参与山野户外遇险人员的救助工作。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经历让他深刻地意识到专业救援的重要性,其后石欣组织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2013年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为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从此石欣坚定地走在公益救援之路上。

石欣的背后,则是深圳对志愿服务的大力提倡和鼎力支持。1989年,全国第一个正式登记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诞生。其后30多年间,深圳诞生了许多个“第一”:国内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张电子志愿者证、第一批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全国首个交通行业志愿服务法人团体、全国首个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近年来,深圳又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跨越。

深圳志愿服务者队伍也从点点星光汇成了璀璨星河: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从最初的19人壮大到351万人。这也意味着,每5个深圳常住人口中,就有1位志愿者。

为什么以经济发展速度闻名的深圳,会涌现出如此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市场竞争讲求投入与产出,而志愿服务则不计个人得失、倡导无私奉献。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二者间非但并不相悖、有着相似的理念。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来到陌生城市的人们,没有了传统人际网络的支持,更加渴望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关爱,守望相助由此蔚然成风,这是志愿服务扎根深圳最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志愿精神的指引下,深圳人付出时间和精力,为困难中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让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这种理念也让他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只顾个人利益的商业算计行之不远,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良性市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很多深圳人身上,既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也有强烈的志愿精神,很多深圳企业家同时也是志愿服务者。

351万志愿者队伍已成为深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得益于包括志愿精神在内的深圳文明建设的推动。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包括志愿精神在内的文明建设,还为深圳营造出和谐美好的城市形象,成为城市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为深圳的招商引资、吸纳人才以及城市影响力的提升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样一组数字,能够充分展现志愿服务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在深圳志愿者数量达到351万的同时,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即将突破400万大关;深圳的GDP取得了3.24万亿元的新纪录……由此可见,深圳人志愿服务的热情与创业热情同样高涨,深圳志愿服务者的规模与这座城市的实力同频共振,深圳的发展呈现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交相辉映的美丽图景。

“赠人玫瑰”,不只“手有余香”,还关系着城市与市民的当下与未来。在感佩石欣和351万“红马甲”们付出的同时,最好的致意就是和他们一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让温暖遍布深圳的街头巷尾,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文明力量!

(原标题《351万志愿者汇聚文明力量》)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商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