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第三方测评”:无规则,何以信

朱昌俊
2023-03-27 08:16
摘要

移动互联网勃兴之下,大量“第三方测评”账号几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通过对12个互联网平台7类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

移动互联网勃兴之下,大量“第三方测评”账号几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客观上说,它们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消费市场的信息供给,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消费参考。但是,“第三方测评”账号的公信力长期以来都面临质疑。这次中消协的调查结果,可谓进一步证实了此前一些消费者的担心。

客观公正,是任何测评机构的生命力,这是不言自明的常识。而标准模糊,选择性测评,甚至“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无疑与此构成了天然矛盾。它不仅误导消费者,也妨碍市场公平竞争。

当然,这也提醒更多消费者,面对大量“第三方测评”账号给出的推荐,在对具体商品“拔草”时必须多长个心眼,不妨货比三家,切勿偏听偏信。除此之外,平台方面也要强化把关规范力度。像一些明显浑水摸鱼的“第三方测评”账号,网友评论和投诉恐怕就能说明问题,平台不能假装看不见。

最关键的,还是要依法加强对虚假测评乃至恶意测评行为的打击力度。这方面,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积极维权,推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都很有必要。比如,可以对“第三方测评”账号设置明确的黑名单制度;将商业测评行为纳入广告管理,并要求作出明确提示;针对不同类型的测评,由行业及监管部门共同探索建立相应的准入门槛。

“第三方测评”行业目前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情况越是复杂,越需要逐步完善行业规则,推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协同发力,将其早日引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原标题《“第三方测评”:无规则,何以信》)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