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会长、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深圳恒生医院眼科主任唐犀麟等专家牵头的《肝劳(视疲劳)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通过立项,这是深圳恒生医院继甲状腺乳腺外科、微创介入科主任汤长江及微创介入治疗团队主导并撰写的中国《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及操作规范(2022年版)》发布后,又一关键的行业指导性科研成果。
据悉,《专家共识》项目专家组以专业知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丰富临床经验为依据,经充分讨论,形成共识,今后将成为指导多民族医规范治疗眼疲劳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从事中西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5年的唐犀麟主任及近40名权威专家集体认知和智慧的结晶。
视疲劳患者增多,它非独立“眼病”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飞快发展,电子产品普及,工作、学习节奏加快等因素,加重了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士眼部健康问题,人们视觉使用已远超负荷。
眼防工作备受重视,目前我国民族医药对于视疲劳的诊治历史久远、经验丰富,但尚无统一标准,使其治疗优势与特色不明确。因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牵头专家组对民族医药在视疲劳中临床应用进行梳理总结并形成共识。该共识的制定以增强临床诊治的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更好发挥多民族医药优势作用。
“近年来,求医患者中越来越多人抱怨出现眼睛干涩、胀痛及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唐犀麟主任表示,据《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介绍,23%学龄儿童、64%-90%电脑使用者及71.3%干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
什么是视疲劳?唐犀麟解答,它并非独立的眼病。视疲劳是指由于各种病因使得人眼视物时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一组症候群。视疲劳以患者主观症状为主,眼或者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
唐犀麟解释,由于视疲劳的发生原因复杂,不少患者治疗效果不明确导致病情难以缓解或病情反复。临床上,西医多采用去除病因(如准确的屈光矫正、视觉训练等)和对症治疗(如使用改善眼调节功能药物、人工泪液等)手段。“其实,我国多民族医药在诊治视疲劳上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作用,《肝劳(视疲劳)多民族医诊疗专家共识》的拟定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唐犀麟告诉记者。
唐犀麟主任在为患者做眼部检查
多民族医治疗视疲劳有“共识”
唐犀麟表示,多民族医在治疗视疲劳上经验丰富,《专家共识》项目专家组近年来通过到全国各地科考以及古文献整理,在初拟定《专家共识》中不断完善蒙医药、壮医药、藏医药、苗医药等民族医药在治疗视疲劳上的统一标准,造福全国眼疲劳患者。
以壮医为例,目诊、甲诊等壮医诊断技术以及壮医药线点灸、壮医经筋疗法、壮医浅刺针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治疗技术是常规诊疗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像蒙医、藏医、苗医等对视疲劳均有明确的药方和治疗方法,《专家共识》将对其进一步梳理和印证。”唐犀麟讲到。
记者了解到,人们较为熟悉的中医,在初拟定的《专家共识》项目中,也已总结出诊疗的特点和方法。中医认为视疲劳从辩证分型上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虚气弱、劳瞻竭视、七情过伤等四个方面;治疗方法可分为内治和外治,内治法主要有辨证分型药物治疗、专方治疗和中成药制剂治疗。其中,专方治疗视疲劳常选用《伤寒六书》的柴葛解肌汤,通过调畅三阳经脉、解肌止痛从而达到治疗视疲劳的目的。
记者看到,深圳恒生医院眼科有不少患者正在做一些中医治疗项目。唐犀麟表示,视疲劳中医外治法主要有眼药水、针灸、按摩、中药熏蒸等治疗。“比如,根据患者情况,我们会利用超声雾化设备,配合中药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或疏肝明目组方来治疗视疲劳。”唐犀麟告诉记者。
中医食疗是中医理论不可或缺的部分,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唐犀麟提醒,若出现近距离工作或阅读不持久、暂时性视物模糊或重影等视觉障碍,或有眼胀、眼痛、眼干等不适感,出现易疲劳、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时,请及时前往眼科就医。
唐犀麟主任在为干眼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原标题《视疲劳如何规范诊治?这项“专家共识”通过立项》)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王越胜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