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坚持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力求全面、客观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和就医感受,不断寻找服务流程及管理方面的短板,科学探求提高医疗品质和患者就诊体验的改进措施,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在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医院上取得明显成效。近日,在深圳市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协和深圳医院满意度排名跻身全市第七,再创历史新高!
改善就医环境,让就诊体验更舒适
医院全力保持环境整洁,提升患者就医舒适感,做好诊疗区域环境卫生整治;门诊综合楼各楼层通道及大厅洗地车每天清洗一次。加强保洁管理人员中午和晚间巡查督导。公共卫生间实行专人专岗负责管理,并配置专职保洁人员;安装自动喷香机24台,定期更换香水,保持空气清新;门诊办公室每周对各楼层保洁员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工作流程进行培训让患者就医更加舒适。
曾国华院士手术
加强医疗合作,整合优化共享资源
加强专科联盟建设,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指导帮扶基层社康中心,促进落实分级诊疗,提高基层诊疗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2022年,医院组织专家下社康中心出诊1251次、接诊患者11178人次(次均诊疗人数8.9),接收社康医师进修17人、组织开展义诊等活动41次、健教活动25次、授课325次、疑难病例讨论77次。强化双向转诊,优化转诊程序,建立信息化转诊平台,实现检验检查信息共享,确定首批21个诊断目录可执行下转患者。
加强合作,共享医疗资源,对外签署20项合作协议,包括急救绿色通道、受托开展检验检查服务、高端医疗服务、医疗保险直付等。
落实优诊通道 让老年人就诊更暖心
为老人提供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缴费、取药六优先的便利措施,制作标识醒目的告示牌,协和深圳医院在收费处、取药处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切实落实好相关措施。对老年患者,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活动配备专兼职的服务人员,针对行动不便、盲人、耳聋患者提供全程陪诊等贴心服务。
多渠道提升服务质量,让市民就医更有序
通过共享轮椅,共享婴儿车等方便患者举措、提升医护服务质量,联合网络信息科和宣传科定时更新就诊信息,门诊楼多个服务台和分诊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畅通医患沟通渠道,实时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拓展预约挂号方式,多渠道加大宣传预约,引导公众预约挂号、分时段取号、按时就诊,减少等候时间。多措并举,减少了人员密集,手机就可查看就医全流程,实时了解就诊到哪一步,分时段预约检查,优化复诊流程。
其中,为让病人只跑一趟即完成超声检查,实施诊间预约即临床医生在自己诊室即能完成超声检查预约时间段,超声科候诊厅摆放超声检查“报到”机,病人不用排队直接自助扫描“报到”机即可坐等超声叫号检查,减少病人排队现场。产科流程优化综合服务,包括孕产妇自助建册、电子产检本、母子保健手册、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门诊自助采集系统功能。
上线住院自助机功能,住院患者可通过身份证、社保卡、登记号等方式登录信息后,在自助机上进行“押金缴纳、自费出院结算、清单打印、电子发票打印”等操作。
信用就医服务,让就诊更便捷高效
为方便门诊患者治疗预约,同时统一管理医院的治疗及检查预约资源,公众号上线集中预约功能。目前已上线皮肤科门诊、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物理治疗室,患者可以在公众号预约治疗项目,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便利,并为后续医院统一管理治疗及检查的号源奠定基础
启动信用就医服务,有效减少诊间缴费次数,从多种渠道的申请方式、合理的授信额度、便捷多样的支付场景、科学的信用管理等维度有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创新老年人、小孩等特定群体的“无陪同就诊”服务举措,提升特定群体就医便利度。以流程优化实现信用惠医。
延续护理服务,拓宽服务半径、延长服务时间
延续护理服务
医院护理团队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以护理专科门诊为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的延续护理服务。2022年,通过“南山优护到家”小程序共出诊467余人次,为辖区患者提供肢体功能康复、产后通乳、PICC置管维护、压疮护理、更换尿管/胃管等多个项目。同时还开设伤口造口护理门诊、PICC护理门诊、老年护理门诊、呼吸治疗师护理门诊、血透护理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疼痛护理门诊等9个护理门诊。2022年接诊患者7377人,院内护理会诊654人,院外护理会诊26人,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优化医保服务,五类慢特病患者跨省看门诊可直接刷医保卡
医院推进开通省内及跨省异地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省内生育、住院医疗费用等直接结算服务,跨省门诊慢特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五类门诊慢特病病种。属于这5类慢特病的跨省异地参保人在该院看门诊,不用先垫钱后报销,可直接刷医保卡记账了,极大提升异地就医患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全流程志愿服务,让市民就诊更省心舒心
院团委倾情打造志愿服务双U站,推行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利用信息化平台,鼓励有爱心、肯奉献的市民为就诊市民提供服务,志愿服务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16点半,分四个班次,在20个岗位上,为等市民提供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报告打印、院内指引疏导、指导自助设备与共享设施使用服务,2022年累计服务服务23056人次,累计服务时间48332.5小时,直接或间接服务患者40万人次。同时,为肿瘤患者进行生命关怀,为血透患者提供陪伴志愿,为康复患者提供洗头理发志愿服务等,有效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2022年,荣获南山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最佳公益合作伙伴称号。
志愿服务暖人心
常态开展安保服务培训,安全就医更有温度
每月至少组织一场保安员服务意识培训,要求保安队员文明执勤、礼貌待人、主动热情服务,特别是院前急救通道,急危重症患者私家车辆提供绿色通道,协助家属将患者抬上抢救推车,主动搀扶行动不便患者,做好患者寻医问路的引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疫情期间,方便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安保科负责专人24小时提供接驳服务,给发热及行动不便的就医患者提供就医便利。
院领导检查安全就医环境
开展义诊宣教服务,让温暖无处不在
慢性疼痛大型义诊
医院坚持公益性,积极开展义诊服务,举行了党员义诊服务;“关注癌痛,安宁守护”主题疼痛义诊服务;“中国镇痛周”大型义诊;“人人享受肾健康:关爱高风险人群,预防意外肾损伤”世界肾脏日义诊活动;儿科联合小儿呼吸、过敏、生长发育、外科等专业的专家们为小朋友送上“儿童成长大礼包”,并免费测骨龄,免费测体脂等。
医院还根据市民需求,开设小儿外科、小儿骨科专科门诊、过敏反应科等热门科室,为患者提供更多就诊需求。
小儿外科开科
每日电话回访,收集患者反馈让服务更细致
医院对每位来院就诊(出院)患者发送满意度调查短信。对回复不满意的患者,由专人进行电话回访。2022年全年共回访14754个不满意电话,认真耐心聆听每一位不满意患者的倾诉,详细记录每个不满意患者对医院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定期反馈给相关科室进行整改。下一步,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患者满意度,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朱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