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火星航天服、AI智能纠错健身衣、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在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上,科技与设计的融合随处可见。
据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本届大展联合策展人王昀介绍,他策展的部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设计、海陆空天的新物种、数字孪生、智车形态、人机共生、智慧家居等多个案例主题,向全球展示我国创新设计从“追踪”到“跨越”,实现“引领”的百年巨变。
“设计一方面要关注民生,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关注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设计创新要为科技插上更强有力的翅膀。”王昀表示,设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将文化的软实力和科技的硬实力结合起来,助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届展览以“新起点·新风尚”为主题,对此,王昀认为,“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常态,展览中的新产品、新设计包含着新思想和新机遇,以一种新形态折射出新时代面貌。
据悉,本届大展共计展出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同步设立了线上展览,综合运用图文、视频、三维动画、实物等形式,多维度展示案例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本届展览主体展和湾区特展分别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展出,展览持续至3月16日。其中,湾区特展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设计成果,如深圳本土动画IP“小凉帽”、广东省特产织物香云纱、“大疆”无人机等。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论坛和导览导赏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视频由主办方提供)
撰文 严偲偲
编辑 陈雯莉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赵偲容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