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2023-03-02 23:41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总开关,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和发动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这要求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认识到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深圳是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阵地。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C位”,深圳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原产地”“丰产地”,理应持续发力,走出一条基础研究赶超之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硬核”能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先锋。

夯实基础研究“硬条件”。基础研究的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当下,深圳正处于向基础研究跃升、原始创新迸发的攀登阶段,要继续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高标准推进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撑。

优化基础研究“软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一方面,要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另一方面,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政府、市场、社会各尽其能,为包括广大青年科学家在内的各类人才在深发展营造最佳环境、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条件,推动各种各样的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破圈融合、跨界集成,催生更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基础研究耗时长、风险高、难度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持续攻关,强化人才向心力与创新策源力,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让科技创新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原标题《特评 | 为基础研究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范京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