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中原大地乍暖还寒。2月16日早上7点多,城市的早高峰刚开始,马萧林就已坐到办公桌前。
“红旗渠230公里的管理渠线上,每天有200多人在巡渠,如果利用科技手段,只需30人就能解决管理问题,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率……”红色遗产保护利用调研一结束,马萧林便默默算起了“账”。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工作经历的“老文博人”,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是坚守幕后的“国宝守护者”。2018年,他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每年他都会提交有关文物安全方面的提案,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2月10日,马萧林(左一)在红旗渠调研红色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受访者供图
2021年7月,受暴雨影响,河南共有400多处文物遗址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我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马萧林说,虽然文博单位历来重视防火,但应对极端天气还存在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
通过走访文博单位、与应急管理专家座谈,2022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的《关于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案》,对提升文博单位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系统性建设意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月16日,马萧林(中)在河南博物院检查移动应急挡水板使用情况。新华社记者 任卓如 摄
“文物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是生命线。”这是马萧林常说的一句话。
2020年,在走访河南新县、兰考县、台前县等地时,马萧林发现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面临保护和管理难题。“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级别较高的,通常保护状况较好。相比之下,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巨大,但在资金政策支持、人员配备、陈列展示等多方面保护状况亟待改善。”马萧林说。
2021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了《关于加强对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提案》,针对性提出加大经费投入、革命文物资源整合打包、多部门协同保护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建议。
马萧林很快收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政协提案答复函。2021年末,国家文物局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加大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力度”。这份提案也被评为“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2022年8月,马萧林(左三)在新疆哈密白杨沟佛寺遗址调研查看洞窟壁画保存情况。受访者供图
“文物,绝不是静止的古董,它是活着的历史,既要保护文物安全,也要让文物‘下凡’,走入百姓生活。”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马萧林一直思考的事情。
为了让甲骨文走到公众视野,马萧林多次到甲骨文发现地河南安阳实地调研,并与全国多位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2019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从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建立宣传推广甲骨文的教学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到跨界推出《唐宫夜宴》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马萧林带领河南博物院不断挖掘内涵、创新表达,尘封在博物馆的文物也幻化成鲜活生动的姿态,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2022年2月,马萧林(右一)在洛阳调研博物馆文创发展。受访者供图
“文物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的‘顶流’,通过提取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表达、科技赋能,古老文物也能变成生活密友。”马萧林说,文物只有走进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带着5年来的履职积累,今年将继续关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并就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提交提案。
【记者手记】
了解到马萧林委员工作很忙,记者特意提前约访,结果约了四次才得以成行。第一次打电话时,马萧林正在陕西参加文博会议;隔天再约,他已在安阳林州调研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为接受采访挤出来的几个小时,也不断被来访者打断。
在守护文物的路上,马萧林总是步履不停。就连去食堂的半路上,他都会拐到消防站查看消防物资储备情况。熟悉马萧林的人都知道,他既是手铲释天书的考古人,也是博物场馆的“掌门人”,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文物发掘、整理、研究、展示、保护等文博事业全流程熟稔在心,念兹在兹。
“守护国宝安全,心系考古研究,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是我的事业追求。”马萧林用近30年的工作诠释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原标题《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在保护中传承 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1“风王”即将“登基”?秋台风来了个“双连击”,深圳周末下雨“魔咒”又被激活了!
2极克雷达|iPhone17“最强对手”?搭载“妙享背屏”,小米17全系列更多剧透→
3湖南一高校辅导员被曝诈骗上百人超700万元,多名受害者发声,警方回应→
4高速上行驶遭遇“喷泉”?相关部门回应:整改
5深圳“限外”政策调整!
6国庆中秋“艺起来料”,坪山街坊才艺擂台赛报名火热开启
7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深圳1集体3个人获表彰
8深圳市解除分区雷雨大风黄色、分区暴雨黄色、全市雷电预警信号 | 持续关注
9读特热评 | 女乘客卧铺打伞,隐私需求不能被无视
10李家超发表第四份施政报告,“心急如焚”之事与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