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支无锡市代表团从太湖之畔来到深圳,拉开了这个江南城市在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开展的以“双湾融合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序幕。作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无锡市滨湖区,正以这场“春日之约”全面推进双方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对接合作,共商太湖之畔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方向,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推介产业优势,滨湖寻找最佳契合点
深圳,是此次滨湖区奔赴大湾区的第一站。在深圳举办的无锡城市推介会上,滨湖积极展示滨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谋求未来更多元的双向发力与加速融合。
当前,滨湖区发布了太湖湾科创带滨湖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和旅游等五大优势产业,数字影视、“两机”、低碳环保、创意设计等四大特色产业,元宇宙、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三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
围绕543产业体系布局,滨湖正全力加大腾笼筑巢和双招双引力度,计划三年内腾出产业空间3平方公里、高标准新建科创载体300万平方米、筹建国际人才公寓1万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有标杆特色的科创型社区,以更好的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高科技项目,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
积极对接粤港澳推介优势产业,滨湖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前来深圳、广州等地拜会粤港澳大湾区多家重点企业和头部机构,并召开茶话会及推介会,寻找产业合作最佳契合点。
拥抱大湾区建设,“太湖明珠”路径鲜明
滨湖区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几何中心,联动苏锡常、对接沪浙皖,“湖湾绕城、山水入城”的独特格局,可媲美世界一流湖区。近年来,滨湖区全方位接轨大湾区,积极开展在经贸、科技、人才和影视文化、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滨湖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引育新动能、凝聚新合力。
此次,滨湖区组团赴大湾区搭建合作发展桥梁、加快高校联动合作、推进医疗健康合作、促进文旅体育交流、深化金融创新对接……这一系列方向所指向的路径,都与滨湖区今年发布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契合。该行动方案明确了在新的时间节点之上,滨湖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今年起,滨湖区全面深化与粤港澳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深度对接合作,打响滨湖新一年工作的“开门红”。
跨区域协同,持续推进两地深度合作
近年来,滨湖区积极参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建设,着力提升跨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作为粤港澳重要一极的深圳,也与滨湖区有过不少深度合作。2022年,滨湖与深圳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承接医疗器械项目到度假区外延发展,全年对接洽谈意向客商(项目)40余个。腾讯云计算(无锡)有限责任公司已成功落户滨湖区山水城,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腾讯全资子公司。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复支持无锡市滨湖区建设国家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作为全省的知识产权建设保护高地,滨湖与大湾区在引入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合作颇多:2021年,中国最早的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之一、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在滨湖设立了第一家江苏分公司——粤高无锡分公司,正为长三角企业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重视科创赋能,是滨湖这座湖湾之城的鲜明特征。滨湖区内科教资源丰富,创新活力迸发,集聚“双一流”高校两所、省部属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以及众多高层次创新平台,涌现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2021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将力争列入国家实验室布局计划……
尤其近年来,滨湖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环太湖科创圈、对接粤港澳等重大战略机遇,呈现出科教人才云集、智力激荡澎湃的鲜明禀赋特质,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正成为太湖之畔“颜值”“气质”双在线的科创高地。
(通讯员 滨轩 文/图)
(原标题《深度拥抱大湾区共商合作方向,无锡滨湖来访深圳》)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朱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