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 推动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董昀
2023-02-14 08:58
摘要

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提要


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表明,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力前行。纵观全球经济史,经济与金融始终相伴相随、共生共荣。世界性经济强国大多拥有国际金融中心,而国际金融中心也在资源聚集、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有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基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考量,都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深圳迎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立足深圳特点,通过持续努力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扣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方位,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把握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实践探索中,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众所周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短板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方面的核心功能亟待优化和加强。只有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谋划金融发展,实现金融血脉畅通,才能改善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确保经济肌体健康。强劲健康的经济基本面反过来也可为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提供充足的资源,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在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承担着率先探索、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经过长期的建设和探索,深圳已经建成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在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2年9月联合发布的最新一期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当中,深圳已跻身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行列,位列第九。

深圳的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就是要在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之上,在构建金融运行安全区的前提之下,把深圳着力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这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推动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为战略目标,从而使深圳金融中心地位与我国经济实力、深圳战略定位相适应,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需正确处理两个重大关系

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高度思考,深圳金融中心建设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两个重大关系。

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在谋划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金融安全置于同金融发展并重的位置,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要以打造金融安全运行区为抓手,完善经济金融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探索在前海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率先试点跨境金融创新沙盒监管管理模式,建设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建立一套不断利用随机事件增强金融体系韧性的机制,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发展创造稳定、安全、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我国金融交易规模虽位居世界前列,但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尚未发挥决定性作用,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足,金融市场深度、韧性和流动性不足,衍生品交易发展不充分,金融市场定价能力不足。在深圳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要发挥好改革试验田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确保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勇于推进政府自我革命,提升政府的金融治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提升金融市场功能置于首要地位,在推动金融市场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精耕细作”,推动形成全覆盖、高效能的金融发展政策体系,优化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巩固提升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充分发挥金融市场配置功能。

三、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有若干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进程中要全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跨境互联互通,将连接国内金融市场的“通道”升级为联通全球金融市场的“网络”。要以“一带一路”为突破口,打通沿线国家的支付清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与更多国家地区清算机构建立货币联动清算机制。要进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使用范围,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改善金融生态、优化营商环境——金融体系是依托于一定的制度结构、宏观环境和文化氛围来运行的。由良好的法治、完备的制度、透明公开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等要件构成的优质金融生态,是一个高水平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要件。要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通过推进营商环境、法治体系、金融治理、人力资源、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适合各类金融创新业态相互交织、共同繁荣的市场环境,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成长壮大并形成国际竞争力,促进高端金融资源加速集聚和优化配置。

促进金融与科技高水平循环——系统把握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力支持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加快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加强金融供需精准匹配,构建全面高效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深圳创新活力强、创业环境好、科技资源充裕的优势,加快完善金融科技“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成果转化+人才支撑+标准建设”全过程产业链,打造国际一流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把深圳建设成为金融科技技术、应用、产业、人才、标准的高地。

加强与港澳金融市场联通,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一方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辐射境内金融市场,一方面以自贸区建设为窗口,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对接海外金融市场,实现内外联动、两翼齐飞。要以联动香港推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对接港澳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跨境合作制度体系。要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有序推动不可兑换项目开放,提高已可兑换项目的便利化水平。要优化深港通机制,扩大基金互认、ETF(交易所交易基金)互联互通范围。要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探索实现湾区债券市场互通。

大力发展“金融+”特色金融业态,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深圳金融市场发达、组织健全、创新活跃的优势,大力探索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文化创意、海洋经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升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以“金融+绿色”为例,深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打造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目标。要将深圳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更加充分地应用到可持续金融领域,积极探索运用金融手段解决环境、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改变粗放的、外延式的发展方式,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原标题《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 推动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越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