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正全面实施文化软实力跃升行动,加快推进高质量文化建设,持续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文化建设也成为政协委员们聚焦热议的话题。他们表示,“希望能够发挥自身所长认真履职,为界别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快步来到驻地报到。他与其他委员带来了一份关于激发城市艺术创造力,打造更多文艺精品的提案。
“深圳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精品数量相对较少,促进和保障精品创作的资源不足,比如文艺评奖和补充奖励力度还有待加强等。”梁宇认为。对此,他们建议,应以更大力度激励精品创作,例如设立市级表彰奖励项目——深圳文艺奖,对荣获国内外权威奖项或者在社会获得广泛影响力和巨大知名度的深圳作品进行奖励,对空白、短板领域要实行重金重奖;畅通创作成果市场转化机制,继续发挥文博会等平台、大芬油画村等文化产业聚集区的作用,建立更多的市场化服务平台,让文艺面向市场,让市场接触文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引入更多领军人物,为领军人物设立大师工作室,拨付工作室一定的项目经费,由其牵头培养一批深圳中青年文艺人才,组织实施若干精品创作项目,让领军人物的才能为深圳所用。
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市两会。每次参加市两会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能够与其他政协委员们共聚一堂、交流互鉴。”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阳光曲艺团团长赵梓琳告诉记者。
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别委员、阳光曲艺团团长赵梓琳
“文艺评奖是鼓励多出精品力作和文艺人才,推新人新作的重要平台,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作品都是从专业艺术奖项中产生的。”赵梓琳表示,他建议,由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深圳市专业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坚持权威性、质量第一,推出精品力作、文艺人才,为促进深圳市文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在奖项名称的敲定上应具有深圳特色、最好有双区特色,例如“鹏城文艺奖”“勒杜鹃奖”“深圳文学艺术奖”;评选作品应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等艺术门类;此外,对多年来深圳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或奉献毕生精力的作家、艺术家,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加强评奖成果的宣传推广,组织获奖作品展播、展演、展示,拿出“绣花”功夫,打磨提升作品质量后参加全国专业艺术大奖。
(原标题《打造文艺精品要设立专业奖项》)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张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