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用到“刀刃”上 服务落到行动中——深圳工会综合改革综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2023-02-05 07:42
摘要

近日,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评选结果发布,由深圳市总工会牵头的“深圳工会综合改革”入选。

近日,2022年度深圳市优秀改革案例评选结果发布,由深圳市总工会牵头的“深圳工会综合改革”入选。

2021年4月2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正式批复支持深圳市总工会开展工会联合会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工会,市总工会据此研究出台了工会联合会综合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改革、工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时期产业工人思想政治与技能提升新体系、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工会组织管理新机制、社会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新体制6个专项改革方案,努力使工会综合改革落地落实落细,结出丰硕成果。

建立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资源投入机制

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以及职工群体权益保障两方面,市总工会建立针对性强、匹配度高的人力、财力、项目等资源投入机制。

深圳工会综合改革在全国率先提出整体强化组织末端 “工联会”的改革思路,将全市941家工联会分为社区、园区、行业、集团等10种类型、5个等级、3个管理层次,2022年市总工会已下达工联会建设补助经费1.26亿元。推荐一批职工认可、能力突出、经验丰富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担任工联会副主席职务。市总工会还研究制定了《深圳市工会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等6项制度,形成了强化工联会建设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工会综合改革还明确了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职工、困难职工等群体是重点关注对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避免产生群体性劳资纠纷是底线;基层基础是资源投放的重点。2022年,市总工会已投入超3000万元,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帮扶保障,其中创新推出“E路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提供总额高达149万元的综合保障,覆盖全市3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首创“深圳职工诉求响应系统”,整合深圳工会各应用端、12351工会热线、职工服务窗口等线上线下职工诉求反馈渠道,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组建1000多人的工会法律服务团,2022年为140家劳动风险隐患较集中的社区、园区、企业的工联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实施法律援助“降槛拓面”工程,涉案标的额从原来的“深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二倍以上”调整为“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三倍以上”。

构建服务职工群众生态系统

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深圳工会综合改革构建以职工为中心的闭环工作链条。

比如,围绕职工技能提升需求,建立职工培训—劳动竞赛—工匠荣誉—教育传承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助力职工成长成才生态系统。工会综合改革以来,加强“互联网+职工教育”建设,年受教育职工100万人次以上,累计资助2万多名职工圆了大学梦;2022年举办各类竞赛百场以上,影响覆盖产业工人超百万人次,并推动各类竞赛结果与“深圳工匠”选育直接挂钩,将“深圳工匠”作为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储备人才,打造“以赛聚才”新模式;创建1050个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是全市原有工作室数量的近5倍。

围绕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建立文体竞赛(培训)—组建文体团队—搭建传播平台和载体—深入职工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创新举办“深圳职工音乐节”“深圳职工文化节”和“深圳职工体育节”等文化活动,组建了深圳职工合唱团、深圳职工唱作团和深圳职工诗文朗诵团等文化团体,年影响覆盖职工超700万人次;以深圳各行各业代表性人物为原型,摄制电影《工夫》,全网点击量已超过2000万次。开展工会综合改革以来,各类竞赛、文体活动的职工影响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职工从宣传对象到宣传主体、从服务对象到服务主体的转变,工会与职工由单向联系变为了双向互动。

工会综合改革还全面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探索建立精准服务职工模式,再造了一个全天候服务职工的网上工会。深圳智慧工会平台获评2022年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市级十佳”平台。“深i工”平台(深圳工会职工服务平台)开展“工会会员日”“新业态劳动者关怀”等线上特色主题职工服务活动,已服务职工2.4亿人次。

(原标题《资源用到“刀刃”上 服务落到行动中——深圳工会综合改革综述》)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