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祥
祖籍广东大埔县,1951年出生于广东河源。自1996年开始连续11年主管深圳市迎春花市筹办工作,1998年担任罗湖区城管办主任、城管执法局(水务局)局长。曾获得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深圳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述时间:2023年1月17日
口述地点:罗湖区翠鹏社区景亿会议室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1985年,我从河源县教育局调来深圳市罗湖区,先后在翠竹街道和笋岗街道主持工作,1996年开始主管深圳市迎春花市工作。
多年来,我见证了罗湖爱国路花市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颇有规模,推动了罗湖打造“花市经济”,开创性地把市场化机制引入花市并获得了长足发展。这其中的点滴进步,都是我心中最深的烙印。
一次险些发生的安全事故,间接促成了后来的爱国路花市
早在1982年,深圳就有了第一届迎春花市,每年举办的地点不固定,在罗湖的建设路、人民南路、东门南路都曾经举办过。
从1986年第五届起,深圳市迎春花市交由罗湖区承办。接到任务后,罗湖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提出要把迎春花市办成广大深圳市民及香港同胞的春节娱乐场地,办成宣传改革开放的窗口。然而,花市举办地点依然是一年换一个地方,要把深圳市迎春花市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选址飘忽不定显然是不适宜的。
廖国祥在花市和“小记者”们互动。(受访者供图)
1996年,我开始接管深圳市迎春花市的筹办工作。那一年,一起险些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说间接促成了后来的爱国路花市。在上世纪90年代,高压线还没有入地,都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电线杆连接起来。当时深圳正流行玩一种氢气球,那年的花市上这种气球备受市民欢迎,现场不知怎么的一个气球就飞到了高压线上,一阵噼啪声之后高压线立马开始爆燃。好在供电部门反应极快,仅过了十秒左右就紧急断电,燃烧范围并未扩大。
现在想起来那个场景,我仍心有余悸。如果不是现场保障工作部署严密,相关部门响应快速,高压线烧断之后一旦接触地面,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迎春花市定址爱国路,深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由此而来
在那之后,每年迎春花市在即时我都非常紧张。花市开张,市民自然是心情愉悦,兴高采烈。而我们就得提心吊胆地过6天,生怕出安全事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花市的选址。以前的东门南路、人民南路道路窄,街边电线多,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铺位少,能容纳的客流量也十分有限。
经过近两年考察,我们最终把地点定在了爱国路。这里有近千米长的直道,道路宽阔,花市铺位也从原来的200个一下子增加到了1000多个,1998年之后深圳市迎春花市就固定在罗湖爱国路举办。
深圳市迎春花市在爱国路举办时的夜景。(受访者供图)
迎春花市规模扩大的同时也给安保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每年举办迎春花市之前,区政府都要动员包括公安、消防、城管、交警、供电、医疗、环卫、街道等全区力量召开动员大会,在秩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各方面制定完备的计划,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同时,从罗湖区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安保队伍,确保老百姓赏花、购花安全。大家一直到除夕夜都坚守在岗位上,举全区之力保障花市顺利进行。
在我负责的连续11届深圳市迎春花市(1996年-2006年)里,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罗湖区各单位的群策群力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创新花市铺位拍卖,数千名花农齐聚罗湖会堂竞价
花市的位置确定在爱国路之后,安全隐患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但随着深圳市迎春花市影响力逐年扩大,铺位也开始供不应求,如何合理分配商铺又成了难题。很多花农、园林企业在现场排长队、争抢铺位的场景是每年必有的“风景线”,部分从东北、贵州、顺德来的花农甚至从半夜就开始排队,只为获得一席之地。
我们意识到,把市场机制引入到迎春花市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2004年第二十三届深圳市迎春花市开办之前,我们首次与拍卖行合作,率先举办了花市铺位拍卖活动,地点就定在罗湖会堂。大家对这样的形式感到很新鲜,通过电视和报纸宣传,吸引了数千名花农前来参加拍卖。
当时会堂内拍卖现场气氛火爆,花农现场举牌喊价,“2000!”“3000!”“6000!”最终拍卖师一锤定音,1000多个铺位就这样分多批次一一有主。2000元起拍,当年最好的铺位拍卖价格到了几万元。这样公平公开的铺位拍卖方式,既解决了花农争抢铺位的问题,又实现了花市举办自负盈亏,减少了财政负担。花市铺位拍卖从此作为一个保留活动延续下来,也成为了许多城市模仿学习的范例。
廖国祥(左一)在花市上颁发优秀铺位奖。(受访者供图)
深圳市最初办迎春花市都是入不敷出,财政每年都要补贴举办花市的开销。2004年通过铺位拍卖和广告引入,罗湖爱国路花市不再需要政府财政补贴,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2006年的铺位拍卖总价更是超过600万元,罗湖在办花市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2016年,因为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爱国路花市和深圳人说再见了。之后,深圳虽然每年都有小的花市,由一家主办变成“多点开花”,但仍有不少市民希望恢复爱国路花市,享受这份深圳特有的“年味”。
爱国路花市时隔七年再回归,深圳人的“年味”回来了
迎春花市跟深圳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不少人眼里,春节不逛花市就像没有过年,“行花街”是深圳人几十年来的传统习惯,也是深圳历史文化的重要积淀。粤语中,“花”与“发”谐音,寓意“花开富贵”“财运亨通”,买花就是把财富带回了家。广东人讲究“好意头”,买花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君子兰代表“富贵吉祥”,罗汉松寓意“长寿安康”“四季顺遂”,百合、年桔、牡丹等都是深圳人必买的年花。
而迎春花市的意义也并不只局限在买花上,和家人相聚,赏花出游,在花香环绕中迎接新年,也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和情感纽带的延续。今年爱国路花市的回归红红火火,满足了老百姓的心愿,也带来了深圳人特有的“年味”,甚至成为了年轻一代深圳人的“新年俗”。
深圳市第二十一届迎春花市开幕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的爱国路花市现场我看到了很多用心之处,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花市规模大、布置精美,呈现出一片“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欢腾氛围。现场分设五大展区,以各类摊位点营造节日气氛,近千米的鲜花海洋里,多种花卉争奇斗艳;特色文创产品、本地文化产品层出不穷;百米长的花灯长廊、赏花灯等年俗活动应接不暇;特色表演、创意互动随机出现,叫人惊喜连连。
我主管深圳市迎春花市11年,见证了爱国路花市的繁荣与成长。如今花有重开日,爱国路花市依旧红火,每朵花都映射出了罗湖区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写满的是深圳人的集体记忆。爱国路迎春花市已然成为深圳的城市文化品牌,是岭南特色民俗文化在罗湖的集中体现。此次爱国路花市重启是一次阶段性的飞跃,是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希望,更是罗湖点燃城市活力的一支熊熊火炬。
编辑:梁晶晶
审核:盛佳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