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转型的大胆尝试——荐读黄青青《新形态职场英语》

马背上的闻修
2023-01-25 15:36
摘要

黄青青老师正是一位在确立目标、开发才智、优化教学、奉献社会等方面追求相当高度的教育工作者,因而能成为高水平“双师双能”教师。

欣闻黄青青老师编写的教材《新形态职场英语》问世,我为之高兴但不感到惊奇。水到渠成,这是她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她多年刻苦努力、坚持与积淀的必然产物。

相遇纯属偶然,相知必有缘由。我与黄青青老师相遇于2017年暑假的国培项目。培训结束,大部分成员各奔东西,从此杳无音信,而黄老师与我却一直保持了密切联系。对教育的挚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是我们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的基石。其实,培训期间黄老师已经引起了我的注意。每次上课她总是坐在第一排,课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后还不断探讨英语教学研究方面的问题,求知之迫切令人印象极为深刻。在此后的5年多交往中,黄青青老师与我频繁联络,便捷的微信形成了一条宁波-上海热线。由此,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既为她的刻苦钻研精神所感动,也为她的骄人业绩而欣喜。

孔子说“诲人不倦”,黄青青老师的所学、所思、所为都是紧紧围绕着“诲人”这一中心展开,她是一个始终把教学挂在嘴上、把学生放在心上的一个人。她广受学生欢迎,被誉为“学生心中的夏日清风”,被评为“师德标兵”、“宁波市优秀课程思政教师”等,可谓实至名归。

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智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决定高度。黄青青老师正是一位在确立目标、开发才智、优化教学、奉献社会等方面追求相当高度的教育工作者,因而能成为高水平“双师双能”教师。她与我的探讨交流涉及课程改革、教学技能、翻译标准、科研方法、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等方方面面,我为她所从事项目的广度、深度和成果而甚为惊叹。她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在微课、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皆有上佳表现,在浙江省及全国微课大赛中屡屡获奖。成果如此丰硕,绝非一日之功。

先睹为快,我仔细阅读了黄青青老师发来的样书,发现该教材有以下特色:

1. 这是一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形态教材,体现了当下高等教育的新特点,符合高校对教材和教师的新要求,符合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泛在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解决了学生个性化与共性学习的冲突。

2. 教材的编排层次清晰,以“任务-俚语-文化”三个模块层层递进式地安排,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与素养。

3. 教材以完整的“慕课”为配套资源,其中共有视频41个,音频10段,学生只要扫二维码就可看到与文字配套的音视频资料,体验声、像、文三位一体的习过程。

4. 教材编入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职场口语俚语和缩略语,且伴有解释、例句等,便于学生掌握职场会话中的简洁地道措词,提升学生的文化包容素养及语言转换技能。

5. 教材从“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三方面提练出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材的各个单元,其中涉及文化、科学、职业规划、志愿活动、绿色发展、数字环境等。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巨变,人类社会已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高等教学势必也要进行变革。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材料和手段;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范本;教材的转型理应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就这一点而言,黄青青老师无疑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潮流中的一位弄潮儿,她的《新形态职场英语》是教材转型的一个大胆尝试。

青出于蓝,后生可畏。我欣赏黄青青老师这样坚定执着勇于前行的年轻学者,期待着她的这本教材不仅为同类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带来裨益,而且有助于激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投身于高校教学改革的滚滚洪流。

(原标题《教材转型的大胆尝试——荐读黄青青<新形态职场英语>》)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