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方寸寓春秋——邓锡清邮票设计中的时代底色”亮相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展出莞籍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师邓锡清的邮票作品和设计画稿等,重温新中国发展的峥嵘岁月与壮丽图景,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无尽瑰宝和家国情怀,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展览由东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事处主办,莞城美术馆承办,东莞市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东莞市集邮协会莞城分会协办,将展至3月2日。
邓锡清,生于1935年,东莞桥头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是新中国早期邮票设计师中的重要一员。他师从著名中国画和油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吴作人,现居北京。1953年开始,他先后考入北京大学、中央军委绘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73年,开启了22年的邮票设计生涯。
展览展出邓锡清先生在不同时期设计的并载入史册的邮票精品十三套,以及邮票设计画稿、视频、书籍等丰富的相关文献,全面、立体展示邓锡清邮票设计的艺术特色与成果。邓锡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信念,将国家重大纪念活动、时代人物风貌和优秀传统文化等精心描绘于方寸之中,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智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情感,更是凝聚了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邓锡清设计的第一枚邮票为《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万里长城》,他以“万里长城”的艺术挂毯为原型进行设计。《工艺美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集中反映当代工艺美术成就的邮票,并在“建国三十周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特种邮票。《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获评1980年最佳邮票。《飞天》邮票小型张原图,曾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而搭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收藏价值很高。《民族乐器——拨弦乐器》是邓锡清最喜欢的其中一套作品,除了花费的心思和时间最多,它还寄托了邓锡清未能实现的音乐梦。此外,《刘少奇同志诞生八十五周年》《纪念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邮票也得到展出。
方寸天地浓缩大千世界,这些邮票的设计离不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邓锡清说:“我写了很多篇关于邮票创作的回忆,是首次对外展示,希望观众从中能了解我设计的每套邮票的社会背景和构图构思等。我最大的愿望是,能通过这个展览与广大邮民、集邮爱好者和群众互相学习交流。”
本次展览是莞城美术馆“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的延续与深化,此前已策划举办了容庚、邓尔雅、邓白、卢柏森、黎冰鸿、张穆、郑月波、王无邪、叶一稼等莞籍艺术家的研究性展览,有效发掘、弘扬本土优秀文化艺术。展览期间,“冬岁小寒 方寸邮情——邮票套组创作活动”“冬去春来 莞美向阳——水彩画明信片创作活动”等将会展,进一步促进邮票文化的传播。
(原标题《载入史册的十三套邮票精品!正在东莞莞城美术馆展出》)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