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拿看家本领拼经济,制造业大区宝安信心从何而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2023-01-14 22:01
摘要

1月13日,宝安区七届二次党代会召开,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1月13日,宝安区七届二次党代会召开,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大会提出,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宝安区委研究决定,把2023年确定为“跨越发展年”,动员全区上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湾区风来春意浓。回望2022年,宝安抢抓时代机遇,乘势而上,开启空间重构、定位重塑、格局重组的快速发展期,谋篇布局领湾向未来。过去一年,宝安在制造业、产业空间拓展、营商环境、民生文化等领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今年,宝安提出将2023年确定为“跨越发展年”,宝安缘何有信心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岁末年初,各地铆足干劲促发展,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汇聚。经济大区宝安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宝安迅速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姿态全力谋发展。1月4日,宝安在全市率先召开2022年度土地整备和空间拓展攻坚总结暨2023年度土地整备工作部署大会,全面部署新一年的空间拓展和土地整备攻坚工作。1月5日,宝安召开2023年招商动员部署大会,确定年度招商目标为1000亿元。区委书记王守睿带队赴北京开展招商活动,与中国节能签订合作协议,招商取得开门红。

跨越发展正当时,从宝安党代会报告中,我们将读出了什么样的信心和决心?

极不寻常的一年里,诸多“第一”看信心

过去一年,宝安经济顶压前行、逐季向好。图为宝安中心区远眺

2022年对宝安而言,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宝安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不畏艰险、奋勇攻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宝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过去一年,宝安的经济基本面和工业基本盘牢牢稳住,企稳回升。报告提到,宝安经济顶压前行、逐季向好、节节攀升,1-11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均为全市第一,固投总量、工业投资总量排名全市首位,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超60%、软件业增速超200%,增速全市最快。

基本面不变、基本盘稳固、压舱石坚实,宝安的经济航船就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个不断向好的过程,我们在报告中诸多“第一”“最多”等字眼也看出端倪。

比如,宝安依然是全市最吸引企业投资的城区。报告提及,过去一年,宝安实施“龙计划”“星行动”,招引优质项目155宗,项目挖掘和落户数均排名全市第一,预计投资总额超过1800亿元、增长超80%,获评深圳2022招商优胜区,华润微、魏桥两个项目获评省、市优秀落户项目。

这得益于宝安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企业总量近50万家、占全市1/5,规上工业企业近5000家、占全市2/5,全市20大战新产业集群中,宝安6个增加值第一、3个第二、4个第三,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五,创新能力居全国百强区第二。此外,宝安还获评全国唯一五星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实力从全国工业百强区第八攀升至第四,投资竞争力稳居全国百强区前三,获评2022年度活力城区。

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宝安的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数量突破7000家大关,连续6年全国县区级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高企业“第一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00家、国家级孵化器达17家,均为全市第一。三种专利授权量近7万件、占全市1/4、总量全市最多。以上诸多的“第一”“最多”,画出了宝安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过去一年,宝安围绕企业关心的土地、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精准扶持,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所需所难,产业项目在宝安有地可落,企业成长天地广阔,发展更为安心、舒心。

过去一年,宝安举全区之力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行动,全年整备土地496公顷、供应产业用地50公顷、均创全市各区之最、宝安历年之最,践行“好项目在宝安一定有地可落”的承诺。此外,宝安还打造全市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汇智研发中心,建成全国首个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材料公共技术平台,获批全国首批20个标杆实验室之一。

在帮助企业方面,宝安既是真情实意,也是真金白银。过去一年,宝安出台“高质量发展56条”“纾困15条”等助企政策,发放产业资金和消费补贴21.6亿元,退减缓免税费和租金过百亿元、力度全市最大。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宝安在民生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也亮点多多,创造了诸多“第一”“冠军”。比如,欢乐港湾荣登第二季度中国文旅商综合体欢乐指数百强榜首,获评中国年度建筑大奖冠军。宝安新增公办高中学位7800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92万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5820座,超过“十三五”建设总量的一半、全市最多;新增三甲医院1家、总量达5家,新增社康机构16家、总量达185家、全市最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做法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6个社区获评2022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数量全市最多。

底气就是信心、宝安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在新的一年,经济运行更是有望总体继续回升,一时风雨并不能阻挡宝安长期向好的发展大势。

坚持制造业当家,在发展方向中看到信心和决心

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图为大铲湾码头

如同船行大海,波浪起伏必然带来颠簸,但只要底盘厚实,航船就能够抵达彼岸。对宝安而言,这个底盘就是“制造业”。

在发展方向上,报告提出,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宝安因何提出这个路径,底气何在?报告首先指出,是上级明确的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指出,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强调,坚持工业是城市的支柱和脊梁,全力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些为宝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报告提出,宝安要紧盯上级的指挥棒,步点紧跟鼓点,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从制造大区向制造强区迈进,为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宝安力量。

没有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本之木。纵观宝安40多年的改革发展,每一次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快速提升,都源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驱动。如今,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宝安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引擎,努力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地位,以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领带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则让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发展道路更光明。过去一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扩区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宝安进入了深圳都市圈核心区,成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重要支撑极。今年是珠江口一体化发展试点、深圳都市圈核心区落地开局之年,也是前海扩区纵深推进之年,必将释放系列政策红利,珠江口临湾片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日益紧密,战略价值越发凸显,前海扩区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全面释放,现代服务业加速赋能先进制造业,推动宝安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当然,雄厚的“家底”是宝安发展制造业的最大底气。宝安是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宝安拥有大湾区联通世界的唯一“六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是深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资源禀赋优越。报告提到,要充分释放优势潜力,发挥全市制造业压舱石、顶梁柱的作用,努力把基础禀赋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过去一年,宝安还为制造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宝安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提出建设“三城”的发展目标,确立“422133”工作主框架,推出“一带两心四片”重大空间发展战略,绘制宝安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重大项目接踵而至。

“到处都是舞台、到处都是机遇、到处都是火热朝天的场面,已经形成快速发展的强大趋势。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全力把美好的规划图变为火热的施工图、实景图。”报告对发展满怀信心。

以宝安之“进”,更好促进深圳之“稳”

宝安将实施规划落地引领行动,其中包括临空经济带整体规划落地。图为宝安机场

信心从何而来?对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来说,稳定的发展预期就是发展信心。

如今,各地党委政府加快经济全面恢复,广大市场主体紧锣密鼓加快生产,这种正向预期,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从宝安区党代会报告布置的今年“十大行动”中,记者也看到,宝安决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明年继续锐意进取,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彰显产业大区的经济韧性,以宝安经济社会发展之“进”,更好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之“稳”!

首先是实施规划落地引领行动。今年,宝安将加快推动“422133”重大规划、临空经济带整体规划落地,加快构建“多规合一”落地实施体系,推动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深化国土空间“多规合一”实施机制,将加快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量级、层级、能级。

实施空间保障攻坚行动,宝安坚持把土地空间作为发展的基本承载,打好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综合整治等土地二次开发组合拳,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将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进驻,为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优质空间,带动经济发展。

实施制造业提质升级行动,自然将牢牢守住全市工业基本盘。为此,宝安将树牢工业是支柱和脊梁的理念,坚持制造业当家,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相互赋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强区。

实施促消费稳外贸行动,则将深度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宝安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用好宝安人口规模优势、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优势、先进制造优势,努力释放有效需求,更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宝安按照全市世界级商圈“七个一、三个包”的部署要求,对标国际一流,高标准规划建设大空港、“前海·宝中”两大世界级商圈。宝安还将充分发挥会展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坚持大办展、办大展,实施“会展+”战略,招引两家以上世界顶级会展企业落户宝安,加大国内外品牌展会、国际会议、重大活动引办力度,办好全球供应链大会、石岩湖国际LP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领航行动,持续注入跨越发展新动能。宝安将突出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灵魂,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推动应用创新向源头创新拓展、单一企业创新向行业联合创新升级、竞争创新向共享创新转变。

在招商方面,宝安将实施双招双引拓展行动,不断集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人才为本”的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做到产业聚才、政策惠才、环境留才、事业成才,努力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和投资发展重要目的地。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是因为宝安经过了多次极限“压力测试”,具有走上坡路、开顶风船的能力,如今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报告提出,要更快地进,增强进的信心、决心和毅力,提高进的能力、本领和实力,全力奔跑、跑出宝安发展加速度、跑出事业发展新天地,以宝安经济社会发展之“进”,更好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之“稳”。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