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蕴含无限可能,宝安再迎新机遇——临空经济再腾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2023-01-13 13:34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产业
摘要

在全球经济复苏货运客流逐步增长、临空经济再受瞩目的背景下,1月12日,“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在宝安区召开。

在全球经济复苏货运客流逐步增长、临空经济再受瞩目的背景下,1月12日,“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在宝安区召开。

5家入围单位用各具特色的成果方案,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中深圳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最终,天津艾维森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和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在本次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当前,临空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深圳机场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深圳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此次宝安针对机场及周边155.6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面向全球顶尖的战略咨询机构征集方案,为深圳临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将促进深圳临空经济再腾飞。

时机日趋成熟,强化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临空经济是世界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的世界级机场群迅速崛起。其中,深圳机场目前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根据2021年的数据,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航班起降等空港三大指标,均跻身全国三强。

根据规划,深圳国际机场在未来几年均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机场三跑道及T1、T2航站区等改扩建工程在2026年完工后,终端保障能力将达到年旅客吞吐能力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50万吨。深圳发展临空经济,将有更多“流量”保障。

国际机场给深圳、宝安带来的是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对周边地区带来联动效应。机场所在的宝安,其无比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枢纽位置,再次为发展深圳临空经济“加持”。

宝安这颗位于南海之滨的明珠,处于珠江口东岸的脊梁位置,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湾区的战略视角看,宝安处于大湾区的中心地带。”宝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锦锦在评审会上介绍。

宝安拥有全国范围内都罕见的“六龙汇聚”的交通格局,兼具海港、空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路网的交通优势。特别是未来深中通道开通,不到半小时的车程,将把珠江口东西两岸紧密连接。

评审会上,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一带一路香港国际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华高莱斯创始人李忠、安永大中华区政府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合伙人关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总规划师陈一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许重光、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等7名规划、交通、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并深入讨论了5家入围机构的成果汇报。“深圳临空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务客流增加非常快。此外,深圳机场既是国际航空门户,将来还会成为多种交通方式汇聚的枢纽。”评审会评委主席李晓江认为,临空经济发展时机日趋成熟,将成为强化深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重要增长极,同时也为宝安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加快联通国内市场,“链”入全球市场,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机场及周边地区发展迎来新机遇,全面推进高价值产业导入与高品质规划建设正当其时。以机场为核心,东至航城街道东边界、西至深圳西海岸、南至西乡大道、北至茅洲河入海口,面积约155.6平方公里的深圳临空经济区,蕴藏着无限可能,打造“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国际航空都会,正逐步实现。

强大产业腹地支撑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的强引擎功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动深圳融入全球经济。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腹地支撑。

具体到机场所在的宝安,这片3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承载着超7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6年位居全国区县第一。宝安同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0家、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4家,三项数据分别位居全国区县第一、全省区县第一和深圳各区第一,彰显宝安先进制造业的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沿着宝安南北走向近50公里西部海岸线,海洋新城、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国际机场、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码头等依次排开,是宝安发展海洋经济、文旅经济、会展经济、空港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的重要依托,也是和临空经济产生共振的最具想象力的地带。

针对临空经济发展,宝安未雨绸缪,谋划发展。去年8月26日,宝安重磅发布的重大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其中提出,机场东总部商务区、九围国际总部区、立新湖科创总部区将携手构筑国际一流临空经济总部功能带。

据了解,上述三大总部区的定位各有侧重:机场东总部商务区将重点吸引大湾区优质企业设立区域性运营总部;九围国际总部区将构建山水相融的国际化总部院子,成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立新湖片区将打造协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科创总部区,并将纳入全市重点片区加快推进。

高新企业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茁壮成长,飞机在珠江口上空掠过……“深圳智造”的优秀代表宝安,结合当前临空经济的发展,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注入新发展动能。

借助国际经验明确发展方向

临空经济被视为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公路之后,第五波城市发展浪潮的经济发展形式和主要推动力。

以新加坡樟宜机场为例,作为当今世界第七大繁忙的国际机场,其成为亚洲的主要空中枢纽,机场带动全球总部聚集地、会展、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支撑着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10%。

坐拥国际航空枢纽,致力于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宝安,如今和新加坡一样,正面临不可多得的临空经济发展机遇。机会扑面而来,不能让它呼啸而去,此次宝安也是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在内的66家国际顶尖设计单位组成的29家联合体踊跃报名。

据了解,此次评审会借助国际视野和经验,明确未来临空经济的发展方向,高位统筹机场及周边155.6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建设,将制定涵盖产业发展、空间规划、要素保障与实施等多领域发展战略,深入整合临空经济产业链,导入总部商务、国际商圈、会展经济、海洋经济、生态文旅等各种资源,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

李晓江表示,我们将立足深圳国际机场的资源禀赋,遵循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律,科学配置资源,让机场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功能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主办方将对本次入围的5个设计方案进行整合,充分汲取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并结合现状情况,形成最终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规划落地,实现建设国际化临空经济区的规划目标。

优胜方案亮点介绍

第一名

天津艾维森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该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临空经济全球典范”的目标愿景。以“提级、焕能、聚产、联动、疏脉、营城”六大实施策略,落实“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源、‘黄金内湾’临空产业发展智慧中枢、港产城人融合幸福宜居的引领区”的目标定位。

在产业方面,提出搭建两大核心产业、两大支撑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激发“空港+保税+自贸+会展”开放平台新动能,打造世界级临空特色会展新地标,加快空港型综合保税区申建,深化航空口岸服务功能,争取自贸区政策叠加复制,探索建设空港型自由贸易港。

在空间方面,构建“一核一带两廊六片区多节点”的整体空间格局,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性产业和项目,充分发挥机场的全球通达性与资源聚集作用,依托机场东、九围、立新湖三大总部区,引领深圳进一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合作。

第二名

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波士顿咨询数字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

方案以“湾区之巅,空海名城”为定位,综合分析全球-湾区-深圳发展趋势、国际临空经济范式、深圳发展基础本底后,提出打造全球性先进制造新高地、临空型前店后场会客厅、大湾区生产服务融合区三大发展愿景。

在产业层面,围绕临空产业“一高双强”发展导向,基于创新度、适合度、协同度筛选,提出构建“三大方向、八大赛道、二十细分”的产业体系。

在空间方面,规划形成“三环三带”总体结构,强调山城海资源要素的整合,提出组团式与走廊发展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框架,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南北中三个组团,通过滨海、城市、山体三个带性走廊进行功能组织,聚焦到三个总部区,基于产业、交通的优势特点,构建具备鲜明、差异化的总部功能定位。

第三名

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该方案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枢纽、两业三链融合强劲活跃增长引擎”为总体定位,提出注入“大枢纽、大服务、大创造、大会站”四大核心功能。发展“高品质的特色总部经济、高集成的产业服务经济、高融合的空港开放经济、高转化的科创应用经济、高潜力的新型贸易经济”的五大高功能型经济和“空港新航空、新服务、新制造、新智能、新贸易、新海洋、新消费”六新创新型产业。

第四名

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该方案“以城促港,增量提质,助力深圳打造开放性创新城市”的发展思路,在产业方面,构建“全球服务、科创赋能、适空制造、航空核心、卓越城市”五大核心产业体系。整体构建“六轴线、三核心、九平台”的空间格局。机场东商务总部区打造成为全球会客厅Sky Saloon,建设泛航空总部与口岸经济,全面提升临空服务能力。

第五名

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有限公司

该方案从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为起点,分析了全球城市群及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深圳目标,以“连接全球、融合内外的枢纽链湾”为战略定位,打造“以内外链接为支撑的枢纽核、以内外转换为核心的动能区、以内外交融为特色的试验田”三大核心功能。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