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创建1669所蒲公英校园,致力实现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全覆盖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实习生 陈东浩 通讯员 钟子杰 文/图
2023-01-12 14:19
摘要

为表彰蒲公英教师做出的贡献,1月11日下午,由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凝聚校园力量 点亮分类之光”主题活动举行。

为表彰蒲公英教师做出的贡献,1月11日下午,由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的“凝聚校园力量 点亮分类之光”主题活动举行。活动现场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名师”代表,以及优秀蒲公英初级教师、中级教师代表颁发了证书。记者从会上获悉,深圳力争2023年年底实现“蒲公英校园”在全市幼儿园、小学全覆盖。

深圳校园牛奶盒回收已成环保品牌

据介绍,过去两年,深圳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共培养了市初级蒲公英教师近2000人,中级蒲公英教师13名,打造了10位蒲公英名师,完成了1669所学校的蒲公英校园创建。蒲公英教师们手把手地带着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的体验、教学和推广活动。同时,深圳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打造了很多品牌。其中,深圳的校园牛奶盒资源回收行动,已经成为一个闻名全国的环保品牌。

深圳利用科技,打造校园“环保银行”智慧平台,依托平台发起“牛奶盒资源回收行动”,建立起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实践”的创新模式。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介绍,“一年间,孩子们回收的牛奶盒就达到了2000万个,重量接近200吨,这是非常可观的。原来牛奶盒的复合包装材料没有办法进入到回收体系,直接焚烧掉了,浪费掉了。现在,通过老师带动学生一起进行牛奶盒的回收,回收量提高了,而且我们还推送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后端的循环产业链条,最终废弃牛奶盒变成了书本、可回收的板材,减少了碳排放,促进了城市的碳中和、碳达峰。”

深圳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李海晏表示,学校是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个关键点,注重培养孩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促进青少年垃圾分类环保意识提高、思想成长、观念培育,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蒲公英校园”在全市幼儿园、小学全覆盖。

让垃圾分类由始而终贯穿学校生活

下一步,教育部门将探索打造完善的垃圾分类教育体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研员韩青认为,“垃圾分类是一个特别好地体现劳动教育、家校社协作三位一体的这样一个项目,学生可以从学校里面接受垃圾分类的方式、方法,然后到家庭里、社区里去实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好的项目可以走向课程化。接下来,深圳教育将探索学校的保洁、餐厨、卫生等等岗位,进行课程化。”

“未来,我们将打造一个完整的垃圾分类学校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们把这个习惯在学校生活中贯穿下去,让垃圾分类减量的理念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在形成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后,每个人能在未来的社会工作、家庭生活中,继续落实垃圾分类,进而实现全社会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凸显校园垃圾分类“主阵地”作用,持续推广牛奶盒资源回收行动,进一步细分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加强家校社协同,不断拓展校园垃圾分类宣教实践维度;加大蒲公英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在大中专院校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向全国展示校园垃圾分类教育的“深圳经验”,打造全国最闪亮的垃圾分类学校教育体系。

(原标题《深圳已创建1669所蒲公英校园,致力实现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全覆盖》)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实习生 陈东浩 通讯员 钟子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