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分类种子” 培育“时代新苗” 深圳市蒲公英少工委挂牌成立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文 李忠/图 通讯员 张玉洁 秦艺兮
2022-08-28 19:43
摘要

深圳进一步加强校外少工委的建设,在全市少先队中播撒“分类种子” ,培育“时代新苗”,推动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

以少先队之火点燃文明引擎,8月27日下午,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蒲公英少工委”)成立仪式暨蒲公英少工委授牌仪式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市分类中心”)举行,宣告蒲公英少工委正式成立。深圳进一步加强校外少工委的建设,在全市少先队中播撒“分类种子” ,培育“时代新苗”,推动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

此次活动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团市委”)、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少先队深圳市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少工委”)指导,市分类中心主办,深圳市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承办。团市委副书记袁志雄、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黄立新、广东省人大代表陈琼,深圳市政协委员孙莉莉,深圳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冯绍劲,以及来自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东海实验小学、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的带队老师和少先队员们到场参加。

蒲公英少工委授牌。            

少先队员学垃圾分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仪式现场,团市委学少部部长张晓宣读了《关于成立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的批复》。据了解,蒲公英少工委的成立意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耕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并以其为抓手,推动校外少先队建设,努力完善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并不断强化少先队社会化工作能力,利用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广泛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促进少先队工作高质量发展合力。

“少先队员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既是对少先队员热爱环境热爱公益的一个锻炼,也是对校外少先队的培养,对我们接下来校外少先队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成体系化,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也希望更多的人,参加到垃圾分类中来。” 张晓说道。

目前,深圳正在推动构建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校外少先队组织是少先队员参加社会体验和实践历练的重要依托。蒲公英少工委的成立,加强了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建设,也推动了深圳少先队工作社会化和校外少先队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这一举措将少先队与垃圾分类紧密结合,也能为少先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校外实践阵地,不仅能让广大的少先队员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帮助少先队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组建两级蒲公英少先队            

成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仪式开始前,少先队员们担任讲解员,引领大家参观市分类中心各功能区,介绍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启动的“共建花园”建设计划,讲述塘下涌社区、下山门一路、天安高尔夫社区、白石龙音乐公园等9个共建花园的设计理念和建造特点。据介绍,“共建花园”建设计划于2019年正式启动,2020年在全市推广。截至2022年8月,全市各区共建设了240个“共建花园”。共建花园通过生态堆肥、废旧物品重复利用,把生态文明和垃圾分类理念传递给市民,共同打造“零碳花园”。

共建花园是深圳自然公共场所之一,在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少先队员们担任讲解员,在市分类中心介绍共建花园中的垃圾分类理念。            

在仪式现场,第一届蒲公英少工委主任、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表示,蒲公英少工委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建蒲公英总队、蒲公英大队两级蒲公英少先队队伍,并依托各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蒲公英共建花园、公园零废弃体验区等自然公共场所,成立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展更多、更丰富多样的系列宣教实践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意识和动手能力,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带动家庭和社会践行垃圾分类,进一步擦亮深圳垃圾分类进校园的特色品牌。

下一步,蒲公英少工委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各级蒲公英少先队不断丰富校外实践阵地,积极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发动广大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并带动家庭和社会践行垃圾分类。相信通过努力,垃圾分类这颗生态文明的种子一定会像“蒲公英”一样,不断传播扩散,新时代的少年队事业也将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映射下熠熠生辉。

944所学校学生身体力行            

牛奶盒清洗回收行动壮大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文明则城市文明,学校作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生活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的关键职能。深圳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中持续探索,打造出了品牌活动。

仪式现场还播放了《牛奶盒的一生》宣传视频,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少先队队员代表就“牛奶盒资源回收计划”发起倡议,鼓励更多人加入到牛奶盒回收行动,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助力资源回收再利用。

学校老师带着学生清洗牛奶盒,做好垃圾分类。

黄南楠小朋友是蒲公英少工委的小委员。她就读的深圳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在全市率先发起了“牛奶盒回收”活动,并建立了校园“环保银行”,鼓励学生从回收牛奶盒开始,小手拉大手,逐步影响家庭和身边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在家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喝牛奶,我在家会把喝完的牛奶盒洗好后带去学校。”黄南楠说道,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智能垃圾桶,分为织物、玻金塑纸和牛奶盒,每次学生们把各种垃圾,包括牛奶盒投放到智能垃圾桶里面,就可以获得环保币,环保币最后可以换奖品。

据悉,2021年9月起,市分类中心联合深圳市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在校园发起“牛奶盒资源清洗回收行动”,将校园牛奶盒资源清洗回收纳入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和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带动各小学、幼儿园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944所小学(幼儿园)报名加入活动,共回收牛奶盒102.80吨(约1285万个奶盒)。

少年儿童是社会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重要引擎。未来,蒲公英少工委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指导各少先队积极开展系列宣教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少先队员“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意识和动手能力,浇筑垃圾分类与文明建设的坚实基座。

(原标题《播撒“分类种子”培育“时代新苗”,深圳市蒲公英少工委挂牌成立》)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关越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文 李忠/图 通讯员 张玉洁 秦艺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