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在深圳对口帮扶各驻县工作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河公司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开展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遴选出10支“振兴先锋”工作队、10名“振兴先锋”、10个优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5名“帮扶先锋”,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工作。
深河指挥部联合深圳特区报、河源日报,对获评“振兴先锋”工作队、“振兴先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帮扶先锋”的帮扶队伍、先进人物、典型项目进行系列报道,推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基层党建品牌和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河帮扶案例”。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让基层党建成为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和对口帮扶“动力核心”,不断推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天推出第二十期“振兴先锋”,深圳市驻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练海元。
2021年7月,练海元受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办事处选派,进驻到连平县三角镇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并担任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进驻以来,练海元带领帮扶工作队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三角镇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努力绘就三角镇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进驻后,我带领帮扶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一起探讨产业发展路子,寻找适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资源条件的产业。”练海元介绍,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及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去年7月,深圳市金谷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石马村签订“无公害蔬菜基地”合作协议,建设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以发展现代化绿色农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建立“三角镇-深圳”产销对接的业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深圳市金谷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石马村签约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蔬菜成熟后将由深圳金谷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收购,销售渠道有保障。”练海元介绍,该项目可以为石马村带来约13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务工。“现在每天大概有60个人到基地里来务工,高峰期的时候每天用工人数可能需要上百人,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练海元向记者介绍,自石马村蔬菜基地正式签订合同以来,已售出蔬菜约10万斤,为务工人员发放工资25万余元,让石马村拥有了“造血”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石源村因地制宜打造荷花等特色种植产业,从赏荷花、收莲子,到荷叶、莲蓬深加工,形成了产、供、销、加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练海元介绍,石源村荷花产业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连片种植了600亩莲藕,其中包括观赏荷花100亩、食用莲藕500亩。
据介绍,石源村的荷花种植基地每年可为该村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还可带动3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接下来,还将扩大种植面积,依托‘荷花经济’,以莲藕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集莲藕种植、生态观光、采摘体验、游玩住宿为一体的农旅综合项目。”练海元说。
强化服务保障 增进民生福祉
“自入驻以来,我与帮扶工作队深入全镇对易致贫、易返贫、突发严重生活困难人群进行全面走访,实施动态监测,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工作、生活情况。”练海元说,进驻后,帮扶工作队对具有返贫风险的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倾斜性分红、政策兜底等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全镇有两户困难家庭,并将他们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生活上给予政策帮扶,每人每月有1200元作为生活保障,在教育上为他们申请教育补助金。”练海元说,目前,帮扶工作队正与三角镇政府协调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并积极争取深圳爱心企业的帮扶,筑牢防返贫根基。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帮扶工作队进驻后,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三角镇实际情况,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练海元介绍,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带头人”模范作用,走进群众家中、坐到群众身边,认真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政策深入人心。
“三角镇在2021年年底全面完成危旧泥砖房清拆、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并已基本完成‘五小园’建设,实现禽畜圈养拴养。”练海元告诉记者,一年多来,他带领帮扶工作队与三角镇委镇政府通力合作,开展了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等活动,重点治理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现象,营造文明、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深心向党·振兴有我|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振兴先锋”练海元:真帮实干全力奏响三角镇乡村全面振兴“先行曲”》)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