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依托多年的城区数据积累,针对全国910个市辖区开展了幸福城区的评价工作,构建了幸福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形成了“赛迪幸福百强区(2022)”。
这是如何评价出来的?一起看看指标体系。幸福百强区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与民生幸福息息相关的重要方面,以16个核心指标30个辅助指标为支撑,从就业收入、消费供给、科教文卫、智慧治理、和谐共享、生态绿色六个方面对910个市辖区(直辖市市辖区除外)人民生活幸福度进行全面评价。数据来源于2021年各城区公开统计数据。
拿下全国第七,罗湖凭什么?
一起看看罗湖交出的这份民生答卷!
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罗湖区委、区政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2021年罗湖区九大类民生支出129.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0.6%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民生八优”惠民服务落地落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罗湖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牵头成立惠民服务升级专班,坚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增进民生福祉。一个个扎实举措,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交出了一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暖心答卷”,进一步绘就“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城区幸福底色。
翻开罗湖区2022年“民生账单”,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一桩桩民生好事落地生根,让辖区居民群众感受到了民生有“温度”、幸福有“厚度”。
让“病有良医”触手可及 “弱有众扶”更有保障
“病有良医”是实现高品质民生的关键,罗湖正不断完善相关医疗服务,让全民共享健康成果。
从2015年至2022年,享誉全国的罗湖医改迈入第7个年头,罗湖医院集团从当年敢“吃螃蟹”的基层医疗集团逐步发展为拥有超过50家医疗机构的唯一法定代表人的紧密型医联体。
“重基层,强社康。”罗湖医改不断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达到“小病不出社康,大病不出罗湖”的目标。“近年来,罗湖小儿水痘、手足口病等已有明显下降,辖区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寿命从62岁涨到了66岁。”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院长孙喜琢表示,罗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3.57%提高至2021年底的54.99%。
据统计,2022年,罗湖医院集团新增东湖街道社康中心、中燃社康站、宝能社康站3家社康机构,全区社康数达68家,形成“医院集团-街道区域社康中心-社区健康机构”三级服务体系,构建了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
4200余万元各类救助补贴持续发放、450万元慈善资金扶老济困……2022年,罗湖区不断健全政府联动救助机制,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利用各类各项补贴资金,帮扶辖区困难群众近7000人,让民生温暖触手可及。
✦在工作中,罗湖通过“反向办”联动发现99名失业户籍人员并进行分类帮扶,通过政策宣传引导重度残疾人增办申请补贴约270人。
✦创新慈善超市运营模式,改“线下自取+固定品类”传统方式为“按需下单+送货上门”新模式。
✦全区在册困难家庭建档率实现100%,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家庭一对一帮扶率达到100%。
✦罗湖持续扩大“罗慈联盟”阵线,实现10个街道(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目前,全区筹集基金累计超过500万元,各类在营慈善基金(会)达28个,共建“大爱罗湖”惠民慈善品牌。
让“老有颐养”幸福“加码” “幼有善育”更加普惠
日前,罗湖区黄贝街道黄贝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在黄贝岭社区成功获评的背后,是罗湖区提交的一份优异“养老答卷”。
据了解,罗湖出台《罗湖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让幸福养老成色更足。“积极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目前,辖区5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开门迎客,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超50%。”罗湖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罗湖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展“智慧用水监测”项目,通过用水情况实时监测、异常报警等手段,守护孤寡、独居老人安全,用科技赋能养老服务工作。“我们通过物联网、AI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监测独居老人用水情况。当独居老人出现突发事件导致用水异常时,系统将会即刻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罗湖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罗湖推进“银龄宅送”“整合照护”“家庭适老化改造”三大长者关怀服务,为失能、孤寡老人提供4大类、14小项上门服务。
“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对全周期美好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罗湖统筹兼顾“一老一小”服务工作,除了“老有颐养”方面,“幼有善育”也取得新进展。
“幼有善育”方面,罗湖加快推进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提供更普惠、更安全的婴幼照护供给。创建深圳市首家国家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全国托育服务标杆。2022年全区各阶段出生缺陷免费筛查83181人次,免费“两癌”筛查20198人次,0-6岁儿童肥胖专案管理率99.76%,均达国家规范要求。
让“学有优教”擦亮品牌 “劳有厚得”收获满满
教育是“民生之本”,事关千家万户。
“十三五”期间,罗湖新建改扩建17所学校,共新增10510个义务教育学位。聚焦人口密集区域的学位矛盾问题,仅2022年来,就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翠园东晓创新学校等一批融合国内外先进设计思路和理念的学校集中亮相。同时,2022年,罗湖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新增普惠园学位1260个。在此之前,罗湖实施学前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和幼教苗圃工程,设立10个学前教育学区且覆盖全区100%幼儿园。
以“粤菜师傅”唤起烟火罗湖滋味生活,用“广东技工”促进就业振兴产业,让“南粤家政”助力幸福民生……近年来,罗湖持续创新“技能培养+竞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充分、更和谐的创业就业供给,“通过举办深圳市‘粤菜师傅’中式烹调职业技能竞赛、‘罗湖美食厨艺邀请赛’等系列活动,评选出‘鸳鸯海中宝’等罗湖十大招牌菜、‘有机青稞富贵石榴球’等十大特色菜和林荣飘等十大名厨。”据罗湖区人力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罗湖依托国检、博士眼镜等企业开展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等3个工种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为社会输送超过2000名技能人才。
2022年7月29日,罗湖还在全市率先完成20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验收,实现10个街道全覆盖。
让“住有宜居”打造标杆 “行有畅达”便捷于民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罗湖下足功夫,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我们已推动辖区既有住宅小区成功更新电梯302台;完成26个既有住宅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惠及居民约5800户。”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罗湖通过“物业维修资金+业主自筹+政府补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助力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
在补齐民生欠账方面,共面向罗湖区户籍轮候在册无房家庭分批次配租公共租赁住房2281套;对符合条件的299户低保及低保边缘住房困难家庭,按规定发放住房货币补贴约407万元,继续实现应保尽保。
北有接入深汕高铁的罗湖北站,南有通过广深城际,引入赣深高铁的深圳火车站,“双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得罗湖“湾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行有畅达”大大提高居民日常出行的便利程度。
△罗湖北站
2022年10月28日,地铁14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打通福田、罗湖、龙岗、坪山一线的地铁通勤方式。不仅如此,地铁17号线罗湖段建设已经启动,地铁25号线也已纳入深圳市轨道交通五期工程。
在罗湖,交通的“快”与“慢”正交相呼应。“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完善标志标线、精细化设计非机动车过街等措施,罗湖计划未来两年完成152处路段道路资源空间优化,实现‘机非分离’方便市民出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罗湖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未来,罗湖将全面实现轨道、公交、慢行的无缝衔接与融合。
增进民生福祉
交出暖心答卷
罗湖惠民服务
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编辑 曾锐 审读 杨茜雅 二审 柳春晓 三审 洪鹏辉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