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南湖街道:探索建立“专、快、联”婚姻家庭纠纷高效处置新机制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通讯员 陈茵桐 文/图
2022-12-27 18:10

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渐增多,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类型复杂化、处置疑难化等新特点,2019年12月,在市、区婚调委的指导下,罗湖区南湖街道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在此基础上,南湖街道婚调委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整合部门职能优势,聚焦“专”“快”“联”三个目标,全面部署升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聚焦于“专”,打造“点单式”婚调服务

“点单式”调解是南湖街道立足群众需求推出的婚调服务新模式。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中涉及的36种常见纠纷,整合资源力量,针对性制定“服务清单”,涵盖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妇女儿童维权、心理咨询、法律帮助、贫困救助、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调适、妇女就业创业等8个主要领域。通过家门口“点单”、婚调室“派单”、婚调员“接单”、上级婚调委“督单”的服务模式,实现婚调服务“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

2019年以来,南湖街道以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打造“三支专业高素质婚调队伍”,强化高质量婚调服务供给。充实街道婚调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队伍。将街道党政办、党建办、综治办、公共服务办、应急办网格工作部、公共事务中心、街道(社区)妇联、9个社区工作站以及辖区口岸派出所、南湖派出所等有关职能部门纳入街道婚调委成员单位,推动跨部门联合行动,司法、行政、群团等系统联合会诊,婚调案件多领域联合治理。配强职业化专业化婚调队伍。组建街道、社区两级婚调专家资源库,引入妇联执委、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社康医师、社区警长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专家“坐诊”,形成以婚调委为主体,婚调专家为支撑的调解格局。发展婚调志愿服务队伍。邀请辖区巾帼志愿者、热心居民和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担任婚调员,发挥熟人熟地调解优势。

致力于“快”,打造“一站式”调处平台

南湖街道全面推进婚调室建设,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在街道和9个社区分别设立婚调室,实现婚调服务网点100%全覆盖。婚调室采用“1+2”工作法,即通过一个婚调室进行综合运转、打造“两线联动”的立体化婚调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调解找人难”“调解程序繁”“调解周期长”等实际问题。

依托婚调室平台建设,建立集约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主要包括突出情报集聚、突出服务集群、突出管理集中三个方面。依托罗湖区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和儿童智慧维权平台、社区网格化管理PDA手持终端等应用,在街道综治办、应急办网格工作部、公共服务办、党建办(工青妇)以及9个社区工作站、社区警务室、社区网格、社区物业等设立婚调信息收集点,建立一体多维研判机制,实现情报信息线上线下共享。横向整合多元力量,打造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妇女儿童维权、心理咨询、法律帮助、贫困救助、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调适、妇女创业就业等8大服务模块,推进排查、预警、受理、分流、调解、跟踪回访等全流程闭环运行,实现“一站办理”。南湖街道婚调委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统筹、协调调度作用,以婚调室为枢纽和平台,纵向推进街道、社区、网格、警务室矛盾纠纷调处四级联动。

据悉,南湖街道推出“线上+线下”双线互联的立体化婚调服务,线下打造婚调室、反家暴报案点、妇女儿童之家、舒心驿站、社区家长学校、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室等实体阵地,织密婚调服务网;线上开设社区妇联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法律咨询热线等专线电话,充分运用微信、电话、视频、QQ等信息化手段,及时为群众提供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辅导、在线调解等服务,开启了“指尖调解”服务新模式,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按下“快捷键”。

着眼于“联”,深化多元“融合式”调解

将普法工作与婚调工作有机融合,把普法贯穿于婚调的全过程,把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落实在普法工作中。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职工等不同群体,联合有关职能部门,紧密结合司法、派出所等法治资源,构建婚调“大普法”工作格局。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全面落实“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将婚调工作纳入法律顾问职责范围。围绕《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禁毒防艾反邪等有关法律法规,三年来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开展法制教育、法律咨询主题宣传活动约420场,受益群众超2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意识,有力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能力。

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婚调工作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在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中发挥作用。南湖街道建立由公共服务办、街道妇联及9个社区妇联、关工委等主抓,妇联执委、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心理咨询师、律师以及“五老”、“最美家庭”居民代表、巾帼志愿者等为支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平台,为广大家庭提供专业细致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陈建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通讯员 陈茵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