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市场监管42项创新举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市监
2022-12-22 20:23
摘要

广东市场监管部门以规则标准机制衔接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发展动能为核心,推出42条创新举措,涵盖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安全监管多方面,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2月22日,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广东市场监管部门以规则标准机制衔接为主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发展动能为核心,推出42条创新举措,涵盖市场准入、质量提升、知识产权、安全监管多方面,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广东在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等25个领域,公示110项“湾区标准”。并且,率先开展全省范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广跨境商事登记“银政通”。截至2022年11月底,广东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623.4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5%。

在统筹组织方面,广东推动省政府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标准委围绕大湾区建设开展部省共建,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家资源或项目落户大湾区,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高规格建立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等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不断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政策体系,从全局高度谋划市场监管服务大湾区工作部署。

在规则衔接方面,广东积极探索具体领域“一策三地”“一事三地”“一规三地”的具体做法,梳理实施一批规则衔接创新举措,推动三地市场监管领域高标准接轨取得突破。在“圳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基础上,广东会同港、澳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推进食品“湾区标准”体系建设,创造性提出高品质食品的概念,研究制定不低于供应港澳食品标准的高品质食品标准31项,有效保障三地食品安全,推动三地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广东组织粤港澳三地家电零部件、食品、口罩等社会关注领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针对部分验证结果差异召开技术分析会,对技术问题达成共识,推动三地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结果互认。围绕家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卫浴等行业,组织开展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比对分析,提供内外贸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并积极应对产品主要目标市场的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湾区大市场建设。

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方面,广东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争取省级财政出资5亿元设立广东省质量提升发展基金。2022年以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实施关键共性问题攻关467项。并且,建立“粤品通”公益性产品质量技术帮扶线上平台,12家“产品医院”的1067名产品专家入驻平台提供线上“问诊”服务,为广大企业提供“零跑动”“零距离”“全天候”的常态化质量技术帮扶服务;开展产品企业质量问题根源“清零”行动,建立“清零”企业名单,制定问题“康复”评估标准。

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广东联合港、澳举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吸引上千个粤港澳三地和国内专利项目参赛,树立一批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标杆,助推一批专利组合在大湾区转化实施。同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围绕大湾区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20个重点区域,构建“二十纵二十横”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先进产业集群。

在市场监管方面,广东推动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欧洲投资者可通过“银政通”渠道在巴黎申请在中国广东的营业执照,横琴将服务拓展到相关葡语系国家。广东构建随机抽查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关联机制,提升事中事后监管的准确性和靶向性。

广东推动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健全“一单两库”,建成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归集全省市场主体数据信息1628.85万户,公示各类企业信息63987.9441万条,引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检察机关监督机制,推行抽查领域由群众网上票决机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网络直播”等,实现“一网统管”。

广东还推动单一监管模式向综合监管模式转变,支持大湾区探索部门间纵向交叉联合抽查方式,探索细化追责免责办法等,实现监管链条闭环、形成推进合力,开展部门联合抽查计划,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统筹保持监管力度和减轻企业负担。

据悉,截至2022年10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商标有效注册量分别达到52.31万件和757.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5.21万件。“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主体登记一体化”、“‘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试点”等5项改革举措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写入《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或重要文件。

此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风险程度关联做法被《广东省市场监管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总结固化。“知识产权证券化”、“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强化调查取证和专业支撑相结合的行政裁决工作机制”等被国务院或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相关部门作为创新改革经验推广复制。“圳品”标准、“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试点等被省政府列入大湾区建设先行先试典型案例在湾区推广。“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等系列知识产权活动已经成为湾区创新主体高度赞誉、促进湾区交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知名”品牌。

(原标题《广东市场监管42项创新举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陈建中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市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