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联手加快大湾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物流业发展活力

香港商报
2022-12-08 11:14
摘要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深圳海关全面推进深港跨境货物水路运输工作,共同推动打造深圳海运口岸“陆路化”通关模式,全面提升深圳港水运口岸通关效率

南海之滨,大潮涌荡。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建设,与深港持续深度合作密不可分。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深圳海关全面推进深港跨境货物水路运输工作,共同推动打造深圳海运口岸“陆路化”通关模式,全面提升深圳港水运口岸通关效率。与此同时,深圳积极推进深港引航合作,积极配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开通,建立深港通报机制。一系列务实合作,将进一步助力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深圳市近年来聚焦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快打造形成内通外联、功能齐备、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的世界一流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为深圳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和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提供战略支撑。

深圳蛇口港

深港持续深度合作

大湾区营商发展环境更优

深圳积极推进深港引航合作。按照深圳市政府要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深港引航合作事宜,2022年3月15日,经交通运输部和国务院港澳办的批准,深圳市政府授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海事处签署了《关于大鹏湾水域引航合作的框架协议》,有效期三年。

为落实框架协议内容,双方引航机构于5月27日签订操作层面的合作协议。6月1日,深港引航合作正式实施。对航经大鹏湾香港水域进出深圳港,且按照内地和香港法律法规规定均需强制引航的船舶,由一名深圳或香港引航员,在途经的大鹏湾深港两地水域,提供全程引航服务;由深圳引航站负责引航合作船舶的统一调度,深港引航员按照引航船舶艘次5:5比例分配引航任务;按照交通运输部《港口收费计费办法》和深圳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的引航计费标准向引航船舶进行一次收费,收取的引航费50%归深圳引航站,50%归香港领港会。

自6月1日至10月31日,深港引航合作3082艘次。单艘船舶平均降费约6万元,预计每年降低航运和港口企业运营成本约2.4亿元(人民币,下同)。船舶进、出东部港区每艘次节约时间约40分钟,引航作业效率明显提高。深港引航合作,是深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航运领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首个范例,有利于保障大鹏湾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港航领域的融合发展。

深圳市积极配合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开通,建立深港通报机制。为确保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投入运作后航班进出机场的航空安全,以及深圳西部水域相关船舶和海上设施的航行安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海事局与香港民航处就建立深港通报机制等事宜进行协商。经多轮协商,双方就合作目标、避碰原则、通报范围、通报时间及方式等方面达成共识。

2022年10月11日,经交通运输部批准、国务院港澳办备案,深港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航处关于协调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与深圳西部水域通航安全及发展合作备忘录》,并于11月1日起生效,有效期五年。深港通报机制的建立,保障了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飞机起降和深圳西部水域船舶通航安全,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深圳机场国际航空货运

内通全国外联全球

建成世界一流物流设施体系

今年7月,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2021-2035)及近期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建设策略”)发布。

建设策略提出,到2035年,深圳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物流节点及通道网络,系统化布局、集约化建设、高效化运行、专业化服务、现代化治理成为全球标杆,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物流网络更加通达。外联全球、内通全国、立体综合的物流通道和枢纽节点设施健全完善。城市物流转运中心5公里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物流配送站1公里覆盖率达到100%。深圳市域配送90分钟送达、社区配送15分钟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城市4小时送达、其他城市8小时送达,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组织运行更加高效。建成“干线运输+区域分拨+末端配送”现代化多层级物流网络。海港、空港、铁路、公路枢纽支撑全球物流中转集散,生活物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实现干支协同,民生配送和先进制造物流依托市内枢纽实现高效分拨。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广泛应用,联运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深圳港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超过30%,铁水联运比例超过10%,深圳机场占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货邮吞吐量的比例超过20%。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全球制造业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对城市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8%。建成全球跨境快邮集散中心和跨境电商中心,支撑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出台有效应对举措

稳链筑链保国际大通道畅通

近几年,在全球疫情下,深圳在稳链筑链保国际大通道畅通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措施,成效显著。

港口方面,深圳港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坚持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两手抓、双统筹,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应对举措,确保海上物流安全畅通和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2021年,深圳新增航线37条,增开加班504艘次,有效缓解了船舶运力(舱位)紧张问题。进港空箱890.34万标箱,同比增长14.02%,基本满足外贸出口企业需求。启用和优化拖车进港预约系统,不断提高进港预约拖车数量。2021年9月起,深圳盐田港区进港拖车预约数量提升至12000辆/天,西部港区提升至9500辆/天。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与上海航运交易所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稳定深圳港国际海运市场运价。

在后方陆域资源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局向盐田国际提供约4万平方米土地作为临时集装箱堆场使用,缓解了港区堆存压力。出台了《深圳市关于保障外贸海运通道畅通的若干措施》,从提升港口作业能力、规范市场调价行为等方面着手,有效提升港口综合效率。深圳港率先执行新版国标,显著提升深圳港低危险性危险货物堆存作业能力。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深圳海关全面推进深港跨境货物水路运输工作,共同推动打造深圳海运口岸“陆路化”通关模式,全面提升深圳港水运口岸通关效率。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港深港跨境货物水路运输闸口陆路化畅流改造全部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海运口岸陆路化快速通关,提升了深圳海空港堆场作业效率及吞吐能力。

目前,深圳港整体运行高效有序,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7 万标箱,同比增长8.4%。2022年1月1日至11月29日,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65万标箱,同比增长2%。

民航方面,2022年初,香港疫情起伏,日常往来深圳与香港的两地物流车辆陆续停运,香港物资供给及城市运转受到严重影响。为助力香港抗疫,促进对港物流供应链的恢复,2022年3月19日,顺丰航空使用B767-300型全货机开通“深圳=香港”货运航线,保障入港快件及防疫物资的运输,快速搭建深港空中货运通道。

截至2022年9月30日,顺丰航空累计执飞159班深港货运包机航班,累计发运出港生活生产物资、深圳本土企业出口产品以及防疫物资等共6407.125吨,累计发运进港货量共1006.888吨,有效畅通深港防疫与生产供应链渠道,助力香港抗疫及生产恢复。

与此同时,深圳市大力发展“湾区号”中欧班列,目前已累计开通出口线路13条,通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俄罗斯沃尔西诺、老挝万象,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多个国家、城市。

2021年,“湾区号”累计发运数量123列,货运量11764TEU,承载货重78735吨,实现贸易额49366万美元。

2022年1月至11月,累计发运数量188列,货运量17504TEU,承载货重132613.65吨,实现贸易额54848万美元。

首列深圳“湾区号”中老泰冷链专列。

构筑7大对外物流枢纽

海陆空铁物流设施体系优势凸显

应势而谋,因势而动。

近年来,深圳市全方位构建及完善海陆空铁综合立体物流设施体系。深圳拥有世界级海港、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公路主枢纽和全国综合铁路枢纽,全球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初具规模。2021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2877万标箱,居全球第四。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156.8万吨,居全国第三、全球第二十。北向铁路货运通道基本形成,实现与中西部省份便利连通。

物流业发展活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历经40余年发展,深圳物流业实现了由传统运输到物流配送、综合物流,再到供应链服务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跃升。202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3084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0%。全市物流企业超8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0家、市重点物流企业数量103家、供应链服务企业超4000家。深圳入选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5家企业入选首批国家供应链创新示范企业。

建设策略显示,深圳未来将建设成为全球性综合物流枢纽。

该计划包括加快建设2个海港枢纽、1个空港枢纽、1个铁路枢纽以及3个公路枢纽,形成联通国际、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的7大对外物流枢纽,打造内通外联的物流通道体系,支撑城市生产生活和商贸流通,加强与湾区城市的协同联动,巩固和提升深圳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枢纽地位。

此外,深圳还将积极拓展畅通国内联通国际的物流战略通道。构建直连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多线路互联的物流主“轴”线;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完善快速通达北部湾、滇中城市群的多方式联通的综合物流主“廊”道;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构建通达全球的航运航线主方“向”,形成“三轴一廊八向”的对外综合物流通道体系。

(原标题《深港联手加快大湾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物流业发展活力》)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克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