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罗湖第29期 | 杜小宜: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开深圳双语教育先河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2022-11-24 22:17

杜小宜

1960年生,广东紫金人。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原总校长,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原校长。广东省英语特级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全国、广东省、深圳市名校长。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深圳市第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2020年4月退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述时间:2022年10月16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采写撰稿: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在我看来,一所学校的历史是其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和独特经验。遥想当年,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前身——深圳第三小学在1981年成立,这所学校也是深圳市首批创办的小学。

1981年,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前身——深圳第三小学在罗湖成立。(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根据查阅,当时学校仅有12个班级,共500余名学生。1984年,深圳第三小学更名为深圳市螺岭小学,现在大家口中“螺岭”的简称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略显单薄的校舍、不算齐全的教具……属于“螺岭人”的故事悄然开始书写。在首任校长叶仕福等几位老校长老前辈的带领下,螺岭小学逐渐步入正轨走上发展“快车道”,并在市、区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1984年,深圳第三小学更名为深圳市螺岭小学。(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螺岭小学华丽升级外国语实验学校,双语教学带动学校发展

我与“螺岭”的缘分始于1995年。那时学校还叫螺岭小学,这个年份对于学校和我而言都很特别。1995年,螺岭小学时任校长张希怀在校内导入“CI战略(学校形象战略)”,施行“因材教育”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教育计划,同年学校开始正式推行双语教学实验。

上世纪80年代的螺岭小学教学楼。(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上世纪90年代的螺岭小学校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这一年,我在学校任教导处副主任一职,见证并参与了“CI战略”实施和双语教学的推行。学校推出“合格+特长”学生培养模式,在学生基础课程都必须合格的前提条件下,积极开发个人兴趣特长。这在1995年还是非常创新的提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我们在学校的每个年级抽出一个行政班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快速提升,学校由此逐步在省内外打响名号。从这一年开始,“螺岭人”的精神开始在大家心中萌发,我也立志要在罗湖教育界干出一番事业,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

2001年,我走上了螺岭小学校长岗位,肩负起“螺岭”发展的重任,开始了“新世纪因材发展教育”探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学生自主发展特色的现代名牌学校”办学目标。以培养有个性、有特长、会创造、能自主的“五美六会”新世纪建设人才为目标,学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011年10月,时任校长杜小宜(前排中)与学校管理团队。(受访者供图)

2002年,螺岭小学与原海丽小学合并,成为罗湖区教育改革的试点校区。通过合并重组,使教育资源达到最优化,学校开始拥有两大校区,同时吸收海丽小学“少年军校”“双语教育”等原有办学特色,使学校办学实力更强、办学之路更宽、发展更有后劲。

在经历螺岭、海丽两校合并后,2003年,螺岭小学校本部开始重建。这期间全校师生克服困难,一半师生前往原海丽小学校区上课,另一部分师生在校本部东侧教学楼上课。

如今的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外观。(受访者供图)

2004年,螺岭小学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后来我们将校训定为:“志存高远,海纳百川。”因为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我们一致认为要培养具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放眼世界的学生。

当时更名的背后还有一段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故事。那几年间,学校的双语实验班备受学生家长欢迎,教学成绩全市闻名,一度出现学位“供不应求”。当时我们想,为什么不办成一所外国语实验学校呢?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我跑遍了深圳市教育局的相关部门处室,一遍遍向领导们诉说为何想更名、我们想怎么做。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由此成为罗湖区首个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双语教学的学校,翻开了发展的新一页。

2004年还有件大事,我们学校信息科组教师首创了无纸化教务办公系统,使得教师们日常办公更高效环保。随后无纸化教务办公系统在罗湖全区教育系统全面推开。

推行生活英语,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生活化课堂和课程

在2001年担任校长之初,我就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学校的整体发展模式,慢慢地形成“在生活中体验,在创造中发展”的新办学理念。秉承着“在爱中行走”的教育追求以及新办学理念,我们确立了“双语生活教育”模式,并推出“生活化”的课堂模式。

2007年,学校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提出了“让英语回归生活”的课堂理念,并尝试对英语学科课程实行跨学科融合。一直以来,传统教学由于分科教学逐渐形成了“学科壁垒”,就像存在于各学科之间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在逐步探索中认识到,只有生活才能把各学科内容整合起来。于是螺岭的学科课程便以生活为纽带,把各学科的内容融合起来,构建“完整的课程”。生活化的课程必然产生生活化的课堂,各学科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与生活相关的元素,并随时、随事、随地做到教学做合一。

杜小宜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如以“春天的故事”课程主题为例,语文、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都尝试从自身的角度去融汇其它课程内容。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鉴赏有关春天的歌曲;在体育课上,学生学习适宜春天进行的身体锻炼;美术课上,老师带孩子们观赏春天的万物复苏,描绘“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游春情趣;科学课上,孩子们观察从种子入土到胚芽吐露的“春之过程”……将一个主题作为一个年级性、系列性的活动,让孩子们利用各学科的知识,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除此之外,我们也用多种方式开发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作为外国语学校,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开发了英文绘本分级阅读课程,包括“我来读”“我表演”“亲子场”“大家谈”等等,让学生与家长尽情感受绘本趣味和英文魅力。

2014年,杜小宜(前排左一)获得深圳“教书育人模范”奖。(受访者供图)

在螺岭校园里,“学英语、用英语、爱英语”的氛围十分浓厚,学生跟外教之间的互动随处可见,学生能直观感受和模仿英文交流和表达。更令人自豪的是,学生连续几年参加全国“希望中国”英语戏剧大赛都获得特等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一听到“螺岭”两个字都赞不绝口。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英语学科一直领跑于省、市,奠定了英语学科品牌,成为“全国外语教研教学的示范校”和省、市先进科组。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多维度评价”也是英语学科的绝活。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活动,教师成长很快,多名英语老师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并在全国、全省教学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

螺岭家教会挂牌成立,成为同行学习借鉴的样板

从我来到“螺岭”工作,始终都有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经常会接到有家长投诉学校或投诉某位老师的情况。如何在保证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处理好这些投诉?我想起在美国学习参观当地学校时,看到校长办公室是一个套间,外面的一部分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美国同行告诉我,这里是校长和老师专门接待家长的地方,就是要让家长来到这里产生“回家”一样的感觉。

通过总结梳理在美国培训学习的经验和与香港部分学校校长交流的成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学校、教师和家长间需要一种高效的、平等的、温馨的沟通平台和机制。于是,在2004年3月15日,经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全市首个家长教师联合会“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家长教师联合会”正式挂牌成立。

家教会给予家长和老师积极平等对话的平台。(受访者供图)

螺岭家教会设置了章程、工作原则、工作目标,还根据不同服务项目设置了事务部门和利用家长资源开发运用的校本课程系列,即“1357”家校合作创新机制。“1”是家教会一个工作原则: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同为螺岭人,齐心谋发展;“3”是家教会三个基本目标:参与学校管理、共商发展大计,参与班级管理、为班主任分忧解难,参与学校活动、提供家长义工服务;“5”是五个事务部门的设置:文书秘书部、康乐文体部、学术研讨部、义工服务部、校外联络部;“7”是家教会配合学校积极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形成七项独特的德育校本课程。随着一系列家校合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逐渐成为“1357+”家校合作创新机制,在罗湖区乃至深圳市学校家校合作育人方面起到了示范性、引领性的作用。

家教会与学校取得了共识,家长全面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在策划开展学校大型主题活动时,注重以做人教育为切入点,形成螺岭德育文化,助力螺岭孩子成长为阳光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例如语言文化节中开展“我能行”“中华文化遗产之旅”等项目,让孩子们掌握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所以英语教学为特色的校园内,随处可见的不是传统印象中贴满墙壁的“ABC”,而是《弟子规》的古文。

陪伴深圳“老牌强校”一路发展,退休后也为罗湖年轻教师培养尽一份力

2014年12月,湖贝小学加入“螺岭”阵容,成为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湖贝校区,一方面壮大了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教育主体和教育队伍,另一方面又将湖贝小学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赋予了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

建校初期的螺岭小学操场全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湖贝小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42年9月恢复办学的私立深圳小学湖贝分校。湖贝校区的成立使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教育史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沉淀。

上世纪90年代初,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文艺表演。(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供图)

2018年,以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为领航校,联合片区怡景小学、景贝小学、靖轩小学,深圳市螺岭教育集团应运而生。我也担负起了螺岭教育集团总校长的职责。螺岭教育集团共有5个校区,是当时罗湖区规模最大、体量最大的小学教育集团。

螺岭建校40余载,我在校长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见证了学校近一半的发展历程。2020年我退休了,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退休“不褪色”,也在用自己的余热为罗湖教育系统年轻教师的培养尽一份力。

我成长在罗湖,也一直生活在罗湖,对罗湖感情深厚。希望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能为年轻一代罗湖教育人带去帮助与提升,为罗湖区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苗子”。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