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时评 | 疫情教训惨痛 不能重蹈覆辙
香港商报
2020-07-29 09:00
收录于专题:湾区网评

香港昨新增10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98例本地感染,乃过去6日来首次回落到百宗以下,按日更大减三成。因应全港食肆禁止晚市堂食等措施在14日前生效,今起食肆更须全日禁堂食只能外卖,加上限聚令的重新收紧,分析预期今轮疫情或已见顶。为免一波稍平、一波再起,随着第三波疫情逐渐受控,我们诚应深刻反思,汲取惨痛教训,绝不能容许再爆第四波疫情。

的确,对比第一、二波疫情,现时世人已对病毒有了一定认知,那为何香港居然还陷入比之前社区爆发更加厉害的第三波疫情?原因正是我们的防疫控疫工作存在漏洞,尚待完善。

首先,是未能百分百堵截境外输入病例。理大研究病毒基因排序后发现,今轮疫情源头来自菲律宾及哈萨克的豁免强制检疫人士。过去为了确保香港物资供应,货车司机、机组人员、船员等均可豁免强制检疫,毕竟运作上难以要求运输从业员每次出入境都隔离14日,这种操作无疑潜藏风险,尤其是过去数月进出本港的人数高近30万之谱,风险之大可想而知。政府日前终于收紧安排,入境者须在48小时内对新冠病毒检测呈阴性;不过,入境人士之中还有无漏网之鱼?另方面,又如何加强与内地等分享健康码等检疫信息?所以,在疫情新常态下,当局必须加强妥善做好口岸人流物流管制。

其二,是不能过分放宽限聚令。一旦防范输入病例的第一关卡失守,限聚令便成为限制境内扩散的第二关卡。事后回望,若然限聚令没有放宽到50人,第三波疫情肯定不会如斯广泛及快速传染开去;所以,由多人饭聚,到其他人群聚集活动,疫情新常态下不能有大幅放宽的空间。

其三,乃病毒检测数量依然捉襟见肘。政府最近卒之将每日检测量提高到最多1.3万个,惟这种规模仍远未足够应对社区爆发,特别是疫症已扩到全港各区人人自危,包括稍有病徵者均“想验无得验”。事实上,人口比香港少的澳门,最大检测量已增至1.6万,大连市更因单日出现12病例,决定在短短4日内为全市约600万人进行检测。有见及此,香港检测效率岂不大有提高必要?

其四,乃本港医疗体系内的人手和资源皆嫌不足。医护短缺问题早非一日之寒,不过在疫情下则加倍凸显,连带床位及隔离设施都供不应求,医疗体系已陷入崩溃边缘,许多非紧急手术还不得不延迟。这种情况下,引入外地医护支援,岂不有实事求是的必要?遗憾的是,于此疫难关头,竟还有人诉诸政治化奇谈怪论,以致香港防疫抗疫工作错过焦点、甚而举步维艰。为何封关之谓一直针对内地,却无人关注其他豁免检疫人士?为何不惜牺牲市民安全,都要将政治置诸凌驾人命地步?为何即使本港检测乏力,都一再抗拒使用内地检测资源?为何医疗体系压力爆标、病人权益备受损害,还不放宽内地及其他地方的合资格医护来港?政治化为反而反,已令香港医疗服务发展陷于停滞,供应追不上需求。现在当务之急,是要走出第三波疫情,避免出现第四波。长远来说,还须治疗管理和心理上的长期病!

编辑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