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嘉明近照。
提要
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数字技术是创新的推动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要在科技革命的大框架下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不存在没有数字经济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势必引领国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部对外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元宇宙”一词上榜。此前“元宇宙”也当选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元宇宙”已经成为了新的“风口”,强势“出圈”。
相比“元宇宙”让人摸不着头脑,疫情之下,数字经济早已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网课、线上办公、电商直播、互联网医疗……可以说,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催化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深圳特区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他的新书《元宇宙与数字经济》或许能回答很多人的疑惑,数字经济如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元宇宙是不是泡沫?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元宇宙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
深圳特区报: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党中央强调要建设数字经济,迎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
朱嘉明:就质量而言,非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有本质差别的。首先是基础生产要素不同,在传统经济体系下,大数据不是生产要素,而在数字化转型之后,大数据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另外,增长的推动力也不同,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下,创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创新成为了根本的推动力。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下,科技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经济的发展要纳入到科技革命的框架下进行。总而言之,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数字技术是创新的推动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要在科技革命的大框架下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已经不存在没有数字经济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势必引领国民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您在《元宇宙与数字经济》一书中讲到,数字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范式,相比传统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将如何重塑经济结构?
朱嘉明:对传统的经济结构我们通常的认知是三次产业结构。农、林、牧、渔是第一产业,以工业或者加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我们把它算作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指服务业,服务业中又有传统服务业,也有更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业,等等。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三次产业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扩大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特别是农业的覆盖。同理,在工业和服务业也是如此。但远不止这样,数字经济除了改变原来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给它们赋能升级之外,还派生了全新的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产业,比如游戏产业、虚拟现实(VR)和在线教育等。总而言之,数字经济一方面使传统产业有了数字技术的赋能,与此同时,还催生出一系列过去不存在的产业,其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非常深层次的。
●数字化转型也在推动法律制度的变革
深圳特区报: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从政府的视角看,应当在哪些层面构建相应的规则制度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嘉明:首先要制定一个针对数字经济的产业政策,从制度层面扶持和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仅将数字经济列入顶层设计,而且全方位实施。“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其次还需要建立一个有助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市场应用的场景,有法制支持,有金融配套。
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个变化是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之后,数千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是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次转型,全球经济和社会面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改造。迄今为止的人类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都基于物质生产。数字化转型,改变了现存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导致传统法学理论、法律资源、法律制度的背景或场景发生根本的改变,构成对传统法律体系的挑战。现在,挑战的层次、内容和范围变得越来越清晰。法律和实践是双向推动的。法律是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规则,数字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应当受到法律规制;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在推动法律制度的变革。如何使现有法律制度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改变?对于法律研究者、从业者,甚至立法者来说,都是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
●建设算力枢纽最严峻的挑战是要对大数据增长的规模和难度作出预测
深圳特区报: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算力是重要的一环。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一枢纽节点建什么,怎么建?
朱嘉明:这一枢纽是一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次中心节点。现在我们要回答的是算力的枢纽与交通的枢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相同点是枢纽在一个区域中,它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根据需求分配的,比如长江三角洲,它是一个物流的枢纽,因为这里有很多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应当成为大数据的枢纽,就是因为这里产生了非常多的数据。
本质上来讲要想做枢纽,首先要确定这个枢纽的范围有多大,对大数据要做分类,同时要有一个智能超算体系的支持,枢纽才能建设起来。最根本的问题和最严峻的挑战是要对大数据增长的规模和难度作出预测,才能使这个枢纽的硬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是过去在物质生产中的交通枢纽,或者其他枢纽所没有遇到的困难。因为物流的发展有一个天花板,但是对于大数据来讲,理论上说它的增长是无限大的,因此如何承受一个动态的,大数据不断指数增长情况下的枢纽建设,这对全球都是一个难题。
●元宇宙不是近两年才有的新词
深圳特区报:您在《元宇宙与数字经济》一书中讲到,数字经济是元宇宙的坚实基础,从数字经济到元宇宙,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朱嘉明:我们要这么理解,先有了数字技术,后有了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又派生出元宇宙,也就是说元宇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成果。如果认为元宇宙的历史起始于2021年,甚至以为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那就有失偏颇。元宇宙的历史至少已经有30年。元宇宙概念源于30年前,即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因此,“元宇宙”作为一个具有科技和人文元素的系统,并非一次性创造的新事物,而是一次再发现,是对已经存在的东西赋予新的理解,在新的理解过程中,再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例如,比特币代表的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是2008年的事情,以太坊是2015年的事情,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改编自2011年出版的美国作家恩斯特·克莱恩的同名小说。NFT是2012年的事情。所以,元宇宙是由一个一个板块慢慢聚集起来的历史过程。
打一个比方,历史上有很多伟大建筑,例如巴塞罗那的教堂,建了数百年之久,直到最终拆除脚手架,才可以看清全貌。元宇宙也是一个复杂建筑,已经建了数年,甚至数十年。近两年,元宇宙的“脚手架”得以拆除,人们最终看到了这个建筑的样子,突然惊呼“哇,这个建筑很宏伟”。但是,这个元宇宙建筑的内部并没有开放,人们仍期待着可以深入了解。这是人们现在对元宇宙的一种真实感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问题是怎么样让元宇宙健康地成长起来,为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发展作出它的贡献。
●元宇宙绝对不是现实世界商业模式的一个简单的重复
深圳特区报:提起元宇宙概念,不少人把元宇宙和游戏、炒币甚至虚拟房产炒作联系在一起,似乎元宇宙一直“浮”在表面,始终是一个“概念”,元宇宙究竟能不能“沉”下来,真正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朱嘉明: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种比较不健康的情况,就是利用元宇宙的概念进行炒作,然后把现实经济中被证明存在问题的一些模式,简单地推导到元宇宙里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房地产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很多问题,而一些人想把过去房地产的模式在元宇宙当中重复一遍,在我看来注定也不能成功。元宇宙绝对不是现实世界商业模式的一个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元宇宙是难以为继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元宇宙寄托于完全虚拟的产业,比如说认为元宇宙就是游戏,或者认为元宇宙就是对旅游业的某种改造,认为元宇宙就是戴上个VR眼镜。这其实是把元宇宙的定义狭义化了。应该说游戏也好,虚拟旅游也好,这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好,它不过是元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是元宇宙的真正未来,元宇宙真正的未来是要建立一个基于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世界,把现实世界中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另外一个环境,对它进行实验也好,观察也好,或者把它变成一种经济活动也好,这才是未来所在。
深圳特区报:元宇宙能为我们创造哪些可持续增长的新模式?在元宇宙中我们能完成哪些大设计和大实验?
朱嘉明:迄今为止,人类的各种具有转型意义的试验,大多以人类本身作为试验对象,以地球作为试验场所。这种局限就导致目前存在一些人类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到一个新的世界去试验,元宇宙就是这种超级试验的场所、载体和平台。或者说,元宇宙是超级转型和大设计的实验室,总之,人类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性,可以以元宇宙的虚拟现实方式,完成人类可以想象到的必要和紧迫的试验。
举个例子,比如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已经发生了,这是事实,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让人们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经历宇宙大爆炸的过程,我们想探索体验地球外的星体但却没法跟马斯克去火星。那么像这样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科研项目,其实可以通过元宇宙来实现,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的过程,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登上火星的全部过程。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做不到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在元宇宙做到。
●工业元宇宙会使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大幅度提高
深圳特区报:您在书中提出工业元宇宙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产业升级,元宇宙如何与实体产业结合?
朱嘉明:工业元宇宙主要是指工业4.0即智能制造,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有更加天然的关系,它会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会引发管理模式的改变。
举个例子,你可以想象一个智能制造工厂,这里没有多少工人,完成智能制造最主要的是机器设备。对于一个智能制造的工厂,相比人的管理,设备的管理是才最重要的管理,这些设备是被大数据驱使的,我们要把这些设备数字孪生化,就会对设备的运行有一个非常整体、真实和形象的认知。过去没有这些数字孪生技术,是做不到的,现在你可以同时对大量的设备做整体性的管理,比过去对单一设备、单一生产线的管理要及时且优质。
深圳特区报:深圳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首个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在构建工业元宇宙的蓝图中,深圳如何先行示范?
朱嘉明:一是深圳应该对于数字经济前沿企业做一个摸底和排队。二是要对现在已经参与元宇宙的企业作出整体的规划,在这个基础上确认深圳在元宇宙赛道中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元宇宙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加速深圳地区的高等院校和企业培训方面的整体变革。
美国已故现代诗人肯明斯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听着,另一边还有一个浩瀚的宇宙:咱们去吧。”元宇宙正是值得前往和开拓的宇宙。元宇宙作为与实体相融合的新世界,将以技术的腾飞赋能百业。
学人简介:经济学家,现任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20 世纪80年代,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斯隆管理学院MBA。曾任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
代表著作:《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论非均衡增长》《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两千年》《未来决定现在)。
(原标题《从数字经济到元宇宙,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访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余晓泽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0:06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黄金河出海口的海渔民工作风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