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万人观看,“科学与中国”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开讲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通讯员 王之康 文/图
2022-11-16 17:27

11月15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开幕首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开讲。约20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的代表参加了线下活动,105.24万人观看了线上直播。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成会明主持。

“此次院士论坛聚焦碳中和技术,希望通过探讨前沿焦点与创新发展,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成立了碳中和技术研究所,通过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与人才队伍优势、聚焦突破核心共性技术、以源头创新为产业赋能等,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现场

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讲席教授谢和平,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王海江作主题报告,分别就不同的碳中和技术领域进展作了精彩分享。

张涛作了题为《科技创新支撑碳中和》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而在当下,碳中和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最为关注的议题,我国也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

张涛表示,我国实现碳中和,需要从生产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发力,通过发展能源生产端的光伏、风电、储能以及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技术来构建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并发展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流程再造、化工减碳等技术和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等技术,进一步实现从控碳到减碳、低碳再到碳中和的“四步走”。

谢和平作了题为《碳中和——应以技术突破作为核心变量》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具体来说,要实现碳中和,就应该发展新原理、新技术,比如CCUS技术(CO2电化学捕集新技术、CO2矿化发电颠覆性技术)、零碳排放能源技术(零碳排放的直接煤固体燃料电池发电新技术、海水直接制氢新技术、空气直接电解制氢原理与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未来技术)、负碳碳汇技术(空气C02直接捕集负碳技术、复合基硬地绿化植被和负碳技术)。

王海江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氢能应该如何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发展氢能。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须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即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领、顶层设计,建立氢燃料基础设施,把握好技术发展路线,解决关键材料与关键技术问题,放眼未来,坚持技术重于数量,以及把握正确的盈利模式。

据了解,院士论坛自2006年开始在高交会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16年,成为了高交会的特色品牌活动和我国论道前沿科技的高水平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承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协办。

(原标题《超105万人观看,“科学与中国”碳中和技术院士论坛》)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范京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通讯员 王之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