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中国 深圳为窗 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圆满落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罗光亮 薛淇文 曾利国
2021-12-21 12:00

12月18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论坛以“碳路中国:绿色创新引领·全球聚力行动”为主题,深度契合当下碳达峰碳中和背景,探讨中国和深圳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论坛高端对话环节。

本届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广东省政府共同指导,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共同承办。论坛大咖云集、群英荟萃,共有来自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与。

12月16日上午的主论坛开幕式上,深圳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余钢,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分别致辞。嘉宾们充分肯定了深圳多年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就,寄望深圳以先行示范的务实举措,引领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壮丽事业。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陆续做了主旨演讲,企业家们就“双碳”主题开展了高端对话,共同探讨实现碳达峰迈向碳中和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届论坛还邀请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通过视频方式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本次论坛是在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计划的关键时刻举行的,将有助于分享最佳实践,协同解决方案,确保在新冠疫情后的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

“195个国家在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计划,以应对我们星球面临的严重威胁。”潘基文在讲话中提到,必须紧急加强集体努力,以减少全球碳排放和实施《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他指出,目前的城市化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剧可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确保未来的城市是有弹性和可持续的、有创意和创新的,是包容和公平的。

本届论坛涵盖六场专题论坛、三场研讨会、两场路演交洽会等系列配套活动,汇聚专家、企业、政府各界人士,分享交流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探索未来发展新愿景。论坛收集展示了全市76项领先的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及成果,低碳星球小程序、《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5个重点项目及5个专项规划在论坛期间发布。

中外专家纵论“双碳”

本届论坛期间,创新方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美国前加州州长杰里·布朗,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黄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围绕“双碳”主题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分享知识、专长、技术,助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刘燕华:

“绿色创新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移,要打造基地和平台;要从短线向长线转化,要考虑战略的储备和突破;要从单兵种向多兵种转化,要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要从短期效果到稳定的支持,加强队伍建设;要从单技术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要实现协调创新。”

杰里·布朗:

“碳定价机制里存在一个矛盾,价格设得越高,确实可以减少更多的碳排放,但价格过高,人民会不满意。设定一个足够高的价格,其实会抑制并且阻碍碳减排。”

“我们需要减少甲烷的排放。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在城市里面有大量的甲烷排放,有各种形式的甲烷泄露。”

黄震:

“我把未来的能源变革归纳成五化,供给侧的电力零碳化和燃料零碳化;需求侧的脱碳化,智慧化,高效化。”

“全球的电气化水平并不高,占到终端消费比重只有19%,我们国家也只有25.5%。未来我们要在电力零碳化的基础上能电气化尽电气化。”

潘家华:

“我把碳中和革命的几个问题归结为‘123’,1就是碳中和的目标导向;2就是两个条件,我把它叫做软硬兼施,硬技术非常重要,但是必须要有软技术的保障,也就是制度变革的保障;3就是三管齐下,创新性的技术、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改进性的能效提升的技术。”

仇保兴:

“一个理想的碳中和路线图有五个特征:安全韧性、成本趋降性、技术可靠性、灰色系统和绿色系统兼容性、进口替代性。”

“双碳目标的实现,分三步走。第一,2025年前是起步阶段,达到人均碳达峰,采取一系列新技术便可使人均碳达峰;第二,关键期,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达到25%以上;第三,决胜期,2030到2040,交通和产业融合发展,较为艰难的工业部分再实现碳中和,如此一来,2060年全国便可实现碳中和。”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力军,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群体。在此次论坛的高端对话环节,招商银行原行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松涛,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商用车事业群CEO王杰,道达尔中国区主席赵伟良,华瀛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舒昌雄就企业聚力行动创新引领的主题开展对话。全球碳中和行动指导委员会联席主席罗响主持对话。

罗响:

“碳达峰碳中和相当于一个强大的倒逼机制,倒逼中国的经济转向绿色经济,倒逼中国的能源转向绿色能源,倒逼中国的金融转向绿色金融,倒逼全社会转向绿色生产绿色生活。”

马蔚华:

“双碳既是一场能源革命,也是一场社会转型。金融也要随着这场革命来创新,这个社会变革结构性的革命我们在创新上称为‘创造性的破坏’。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对70%的传统非绿色贷款进行转型。”

庞松涛:

“核能可以为系统提供转动惯量,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核能除了电力的属性之外,它还可以为其他的行业脱碳做出贡献,比如说可以用核能去制氢,为工业和民用供暖。”

王杰: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提出太阳能、储能、电动车三大绿色梦想,与现在的‘双碳’政策非常吻合。”

“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IGDP等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个至关重要,假如是简单的组装,我相信是走不远的。”

赵伟良:

“现在能源行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能源安全,二是能源转型。”

“气候变化这件事情没有中国是做不成的。能源转型有很多的技术跟生产是从中国来的。光伏板生产20年前是谁做的,现在是谁做的,风机也是如此,电池将来也是如此。”

舒昌雄:

“LNG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未来不管是工业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要说这次论坛的特点,我想从四个方面,用十六个字概括,荟萃众智、交流方案、推广产业、深化共识。”日前,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达了对本届论坛的整体感受。

论坛越办越好 是平台更是契机

记者: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连续举办九届,市发展改革委作为承办部门,您认为论坛的举办对深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郭子平:从2013年至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九年来,论坛不仅坚持走过来,而且越办越好。论坛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得益于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政府对我们坚定不移地支持,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起点,深圳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率先行动,有所作为,这是国家赋予深圳的新使命,更是深圳作为先行者必须承担的责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坚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壮大绿色经济,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经济体系,真正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低碳发展新路径。

我们深刻感受到,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论坛的举办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契机,我们通过论坛,广交朋友、凝聚共识,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态度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鲜活的经验。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深圳先行探索

记者:刚才您介绍了深圳这么多年坚持不懈举办论坛的意义,以及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那么作为绿色低碳发展主办部门,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深圳这么多年来,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郭子平:绿色、低碳、可持续,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每个人、每个城市、每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创造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深圳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先后获批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今天的深圳,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近80%;新能源汽车50余万辆,绿色建筑超1.4亿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推广数量全国领先,PM2.5平均浓度处于副省级以上城市最好水平。

这些年,我们积极倡导“主动停驶、绿色出行”,系统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率先实现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0%,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1.8万吨。积极开展“减装”“限塑”等公众绿色行动,发起逾4400场生态文明活动。

这些年,我们重点加大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1227亿元。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转好,茅洲河、大鹏湾入选全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这些年,我们坚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低碳发展,率先在全国启动碳市场试点,现有管控单位685家,覆盖制造业、水务、公共交通、港口等31个行业。截至目前,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6384万吨,总成交额14.44亿元,市场流动性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今年十月,我市又率先在香港发行50亿绿色债券。

以先行示范标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请问深圳未来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有什么计划安排?

郭子平: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要求,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一是以政策机制建设为保障,创新发展方式。编制深圳市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文件、碳达峰行动方案,配套制订能源、工信、交通、建筑、市场、全民、碳汇等方面行动计划,共同构建起深圳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二是以调整能源结构为重点,构筑现代化能源体系。稳步增加低碳清洁能源供应量和使用量,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构建安全高效能源“生命线”。强化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着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管理。

三是以低碳产业为核心,实现高新高质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低碳化升级,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级,抢占低碳发展制高点。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发展,严把产业能耗、碳排放、环境影响的准入门槛。

四是以建筑、交通为支撑,提升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打造低碳交通网络,从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效和排放标准入手,降低机动车能耗;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促进绿色出行。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通过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示范作用,带动建筑全生命周期低碳化。

五是以全面增强绿色福祉为目标,大力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实施低碳企业试点,建立健全企业低碳管理体系,完善低碳管理制度。开展低碳园区试点,建立有利于园区低碳发展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将低碳理念融入园区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快低碳社区试点,培育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文化,推行低碳化社区管理模式。

76项绿色低碳技术 115项场馆技术

本次论坛搜集展示了全市76项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涵盖能源、交通、金融、建筑、生活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主办地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融合了共计115项绿色、低碳、智慧技术亮点措施,其中包括零能耗建筑措施、磁悬浮空调主机、高效太阳能光伏板、碳捕集技术、智慧园区系统等13项国内外领先的低碳技术的试点及应用。

数说

6大专题论坛聚焦行业热点

本届论坛聚焦湾区合作、碳市场交易、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等行业热点设立了六场专题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以“‘碳’路湾区合作‘绿’动城市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大湾区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方面的协同发展策略。碳交易与气候投融资论坛以“碳交易机制创新与气候投融资改革的深圳实践”为主题,充分展示了深圳在探索碳交易机制创新和气候投融资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双碳’能源先行,构建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低碳能源论坛邀请能源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电气化、氢能和甲醇、能源环保等问题展开研讨。国际清洁能源发展与合作论坛以“双碳引领:共享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新机遇”为主题,聚焦氢能发展,围绕强化国际氢能产业合作,赋能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等话题展开交流。绿色健康人居环境论坛以“打造零碳建筑、推动绿色消费”为主题,探讨了绿色健康人居环境创新与技术应用。绿色建筑论坛以“‘双碳’时代下的绿色建筑之路”为主题,通过研讨、实地体验,共同探讨“双碳”语境下绿色建筑建造及使用场景。

3场研讨会碰撞思想火花

本届论坛还举办了中欧世界城市理论与实践比较研讨会、大湾区碳市场的专题研讨会、“碳路先锋,龙岗先行”主题研讨会。在12月16日下午举办的“碳路先锋,龙岗先行”主题研讨会上,龙岗区正式发布了《龙岗区节能减碳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和《深圳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

2场路演交洽会搭建项目“鹊桥”

本届论坛举办了国际绿色低碳技术路演、欧洲路演两场路演交洽会,征集来自中国及日本、法国、美国、瑞士、瑞典、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百个项目,遴选了19个项目推介、路演。其中,英国Floreon公司展示了一种极富创新性的生物材料,足迹比传统的油基塑料低了7倍;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周小舟展示了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可以把工业固废变成可重复利用的矿物质;清华大学李十中教授与挪威科技大学合作伙伴共同展示了基于乙醇的绿氢项目。深创投、清控科创等50多个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机构和产业商参加了洽谈会。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罗光亮 薛淇文 曾利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