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清研环境首席科学家陈福明教授在会展中心展台前,接待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作为高交会水务展区的“老面孔”,清研环境再次携其自主研发的快速生化污水处理系列技术及创新产品亮相。
清研环境是一家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环保装备研发推广服务平台。作为清研环境的首席科学家,陈福明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淑杰带领科研团队不断地在大市场需求下,探索和实践污水处理产业化创新技术。
要做产业化技术创新,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感知。“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缺地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及提标难题。我们通过将环流反应与沉淀耦合为一体,极大地减少了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生化设施总占地面积比常规工艺减少约40%,运行成本还下降不少。” 陈福明说。
陈福明教授作汇报
市场有需求,技术研发就得跟上。在MBR技术膜组件拼装的启发下,陈福明团队决定将RPIR技术设备做成拼装式,装备化的计划也由此开展。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不断地优化、推演工艺及应用场景。
陈福明有一颗善于思考生活、从大自然汲取灵感的心,清研环境的T-Bic系列技术就是通过仿生技术获得的灵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附近栽种了不少榕树,陈福明在散步的间隙,观察到雨水顺着榕树气根流下,大受启发。他带领团队开发了T-Bic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并研发了MAAR、RPSR一体机、T-Bic生物净化池、T-Bic生物浮岛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适用于农村、社区、公园、景区等高分散度的污水低成本处理,及坑塘、湖泊、水库、河流等低污染水体处理等场景。
陈福明教授指导学生做实验
陈福明说:“当投入的时候,无论是走路吃饭还是睡觉,脑子里都会装着研发的事儿。比如,有时白天太嘈杂,我晚上躺在床上有了灵感会立马爬起来做笔记,甚至有时候在厨房洗碗,看到水龙头的流水都会想到装备化模块里的水流。”
搞研究的人都对这种艰辛与喜悦交织的复杂感情感同身受:在得到理想结果的那一刻,有着无法言说的成就感与喜悦,但在此之前,不断怀疑、不断推倒,再不断突破、不断再建的过程需要极强毅力和不懈坚持。
近年来,随着RPIR技术和T-Bic技术在市场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成功的项目案例“遍地开花”,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信任。陈福明有信心,经过不断地实践反馈,清研环境快速生化污水处理系列技术将会迭代出更加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更好地助力中国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清研环境供图)
(原标题《陈福明:在实践中持续环境产业化技术创新》)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范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