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文/图
2022-11-16 09:00
摘要

11月15日下午,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应急安全科技展城市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成功举办。

11月15日下午,第二十四届高交会应急安全科技展城市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在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应急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科技赋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安全发展”的主题,汇聚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优秀企业等各界专家学者,共商共议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本论坛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深圳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联合主办,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承办。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并同步在“深圳应急管理”视频号和“学习强安”APP进行在线直播。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中丙,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鸿雁,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高涌涛,科技部原战略规划司副司长余健等领导应邀参加论坛;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院长岳清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巴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中方主任崔鹏,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杨思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等为代表的十二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董方担任主持人。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在致辞中表示,举办城市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黄强表示,希望以本次高峰论坛为契机,分享交流城市安全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共同探索城市安全治理在新时代的新重任、新使命,深圳将积极吸纳本届高峰论坛凝聚的智慧成果,不断深化与各方在城市安全治理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在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再攀高峰!

在主题演讲中,岳清瑞院士先在线分享了《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的城市安全》的主题演讲。岳清瑞院士表示,城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集中体现,伴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安全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我们需要从本质安全的角度,系统性、综合性地考虑如何保障城市安全。在演讲中,岳清瑞院士针对城市快速发展积累的大量存量风险及带来的各种新型风险,从时间、空间以及城市工程系统复杂关联性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城市发展新视角下的城市安全特点,提出应加强科技赋能,建设韧性城市,从城市安全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及构建“防诊治应”技术体系两个方面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城市安全。

紧接着崔鹏院士也以《服务精准应急的公共产品:山洪泥石流情景模拟与险情预警系统》为主题发表在线演讲。崔鹏院士表示,自然灾害形成演化规律的准确认知和灾害风险精准预报预警是科学决策、精准施策、高效应急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山洪泥石流是我国分布最广、暴发频繁、危害巨大的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城镇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系统研究山洪泥石流孕灾背景、形成机理、激发条件、运动规律、致灾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山洪泥石流形成运动数值模拟系统;接着研究了灾害体和成灾体的相互作用机制,确定了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建立了基于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而把灾害动力过程数值模拟与气象预报相结合,实现了山洪泥石流从形成、运动、成灾的全过程情景模拟,形成了降雨驱动的山洪泥石流险情(风险)预报预警系统,实现了灾害地点、时间、潜在损失的精准预报预警跨越,可作为支撑精准化临灾预案和应急管理的公共产品。

在关于广东省如何探索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问题上,王中丙在《突出五个能力 健全五大体系 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作出广东探索》的主题演讲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王中丙表示,广东处在“两个前沿”的风口浪尖,地域特殊、使命特殊,守稳守住“南大门”的公共安全,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当前最紧迫的使命任务。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突出五个能力,健全五大体系,包括突出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建立专项协调指挥体系;突出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综合应急力量体系;突出全灾种保障能力,建立应急物资供应体系;突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立“一网统管”信息化体系;突出统筹发展安全能力,建立公共安全责任体系。

随后马鸿雁介绍了深圳在全面推动应急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方面的相关经验,她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 以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为统筹六位一体全面推动应急管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主题演讲中介绍,深圳从“防(预防)、管(监管)、控(管控)、应(应对)”4个维度探索实践大应急大安全理念,强化事前预防。马鸿雁介绍说,深圳以“防”为根本,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和构建人民防线两个核心,提升社会整体动员能力,进一步推动防的关口前移;以“管”为支撑,聚焦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和企业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以“控”为手段,充分应用科技信息化,不断提升风险隐患的监测预警和智慧治理水平;以“应”为底线,构建统一领导、综合研判、一体调度、协同响应的突发事件应对联合指挥作战模式,全面提升辅助决策指挥和救援实战能力。

随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思全发表了《城市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中几个科技问题》的主题演讲,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福宝发表了《大跨径钢结构桥梁抗火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金典琦发表了《CIM平台地下空间应用试点技术服务方案》的主题演讲,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发表了《韧性治理:回应现代城市复合型灾害风险的治理创新》主题演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及思廷书院院长陈永勤发表了《气候变化下韧性城市建设的水安全——香港的实践和经验》的主题演讲,香港天文台署理助理台长林静芝发表了《面向多灾种强化应急准备与响应》的主题演讲,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阮家荣发表了《实时结构破坏预警系统》的主题演讲。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戴晓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