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晚造粮食播种面积20.58万亩,冬种粮食面积预计增长5%以上
广州日报
2022-11-15 09:08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广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打好粮食扩面增产主动仗,努力让广州“饭碗”尽量多装“广州粮”。

眼下正值广州晚稻收割季节。广州全面落实支持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实现全市晚造粮食播种面积20.58万亩,其中晚稻播种面积17.56万亩。目前晚稻陆续成熟收割,“广州粮”丰收在望。与此同时,广州正全力抓好冬种工作,预计今年全市冬种粮食面积同比增长5%以上、冬种蔬菜63万亩。

撂荒耕地优先种植粮食作物

据介绍,广州抢抓关键窗口期,积极谋划、推进晚造粮食特别是晚稻生产,根据省下达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目标,将晚造粮食面积20.58万亩(其中晚稻17.56万亩)的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各涉农区,加强指导督促工作,推动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努力实现单产稳中有增。

广州在落实好中央、省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同时,落实市级种粮补贴和区级相应配套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种粮增支影响,切实提高农企、农户种粮积极性。

此外,广州还督实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充分挖掘撂荒耕地用于种植粮食的潜力。目前,已全部完成省下达广州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7904亩(其中复种晚造粮食1385亩)。

晚稻机收率预计达99.1%

广州积极引导广大农企、农户选用象牙香占、美香占2号、增科新选丝苗等优良品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从化区鳌头镇中塘村香米基地开展2个水稻千亩方高产技术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农业经营主体采用良种良法提高水稻产量。

机械化种植方面,广州继续对机械化插秧、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分别每亩补贴80、50、20元。广州的晚稻机收率预计达99.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86%。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农机技术培训27场,培训农机技术人员1762人次。

技术上,广州指导各区农企、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通过“一喷二防”统防统治等有效措施,虫口夺粮保丰收。同时,全面掌握晚稻成熟期,密切关注收获时节天气状况,下发晚稻应对寒露风的技术措施,引导农企、农户及时育秧、插秧,有效规避寒露风等对晚稻生产的不利影响。另外,广州还抓好农机具调配和跨区机收,有序推进晚稻机械化收割和冬种生产机械化工作,全市投入联合收割机220台,确保晚稻颗粒归仓。加快补齐粮食烘干能力短板,推进5个粮食产地烘干设施项目建设,预计项目完成后稻谷烘干能力可提高到61.87%。

不仅如此,广州也注重优化粮食生产托管服务。全市近100个社会化服务组织投入晚造粮食农机化生产托管服务,以大型农机合作社为主导,联动农机手组成行业联盟,为市场和农户输出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服务方案,推行跨区作业、合同作业等农机作业服务。目前已实施晚稻生产服务面积14万亩(次),服务小农户约2万户。

有力有序推进冬种

记者了解到,为全力抓好秋收冬种工作,广州精心组织谋划,抓紧冬种时机促生产,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粮食、蔬菜生产任务。

在谋划冬种方面,广州抓住当前谋划冬季农业生产的窗口期,按同比2021年冬种粮食面积增加5%以上要求,已分解任务下达各涉农区。同时,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尽量多种粮”原则,大力发动各区农企、农户积极开展冬种工作,鼓励种植粮食(薯类、玉米)、优质耐寒的蔬菜、水果及其他绿肥作物(菜花两用油菜花)。今年,全市计划冬种蔬菜63万亩,主要品种为迟菜心、小白菜、菜心、甘蓝等叶菜类蔬菜。

(原标题《广州晚造粮食播种面积20.58万亩,冬种粮食面积预计增长5%以上》)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连博 三审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