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上镜 96 | 保护濒危动植物,他们正在行动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2-11-14 14:31
收录于专题:特上镜


保护地球上的濒危生灵

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选择与野生动植物为伴

致力于推动自然栖息地的恢复

跟随镜头

一起看看他们在守护的是什么




【故乡的日子】它是大名鼎鼎的普氏野马壮壮的身体,大大的脑袋,一身土黄色的皮毛。普氏野马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普氏野马的原生地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国西部。资料记载,受盗猎等因素影响,普氏野马一度在原生地灭绝。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1985年,中国从国外引入11匹普氏野马,并于次年将这批野马悉数迁至新建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野马夏天吃西瓜解暑,冬天有敬业的“铲屎官”帮忙打扫圈舍,母马产驹时,工程师、饲养员更是彻夜陪伴在侧。再后来,野马还有了“私人医生”和负责记录其生长情况的专职“摄影师”。人们对野马进行监测后发现,野放野马在野外实现了自然繁育,种群数量已于2020年底增至274匹。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还会有更多野马回到故乡,回到大自然。 新华社发(张赫凡 摄)




【鸟博士】重庆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2010年前后,这个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岛屿,曾被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开山、毁林等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017年8月,广阳岛“大开发”被叫停,按“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定位重新规划,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高少雄2020年来到广阳岛,担任岛上的生态修复设计师,负责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记录与评价。两年来,高少雄见证了广阳岛从房产开发热土到生态修复、动植物回归的绿色转变过程,热爱摄影的高少雄也逐渐从鸟类“小白”成长为同事口中的“鸟博士”。在高少雄的镜头下,这颗长江上游江心中的耀眼明珠,已成为重庆城区独一无二的鸟类基因宝库,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隐世”的植物】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中,科研人员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贡嘎山东南坡,发现了“失踪”百年的极度濒危植物——尖齿卫矛。1908年,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四川西部曾采集到3份处于果期的尖齿卫矛标本,此后110多年间,再无人发现该物种。“我很幸运。有的研究卫矛科植物的专家找寻它十多年,也有科研人员为了找它摔下山受了伤,但都没有结果。”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胡君说。为了确保科研准确性,科研人员对影响植物分类的萼片、花瓣、雄蕊数量等关键信息进行仔细野外观察,为其绘制科学手绘图;野外科考结束后,进一步对该植物样本以及形态上与其相近的刺叶沟瓣样本,进行了分子遗传信息实验比对,最终确认所发现植物为尖齿卫矛。通过本次发现,科研人员首次描述和阐明了尖齿卫矛的花部特征,填补修正了多项属性信息。相关研究成果论文最近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刊发。 新华社发




【寻豹人】冬季,植被凋零、岩石裸露,对于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人员来说,是布设红外相机的“忙季”。这段时间水源集中,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就相对集中,加上相机不易被植被遮挡,拍到动物的机率更大。11月9日一早,科研监测科科长赵明腾便带领同事们深入原始森林,踏上一段“寻豹”之路。地处太行山余脉,百花山及周边地区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的原始栖息地。此前,因种种原因导致栖息环境被破坏,三十年来这里从未发现华北豹的身影明腾说,最遗憾的是还没拍到豹子。近十年,北京周边数次发现华北豹踪迹,最近的地方离百花山仅30公里。今年,门头沟区启动“迎豹回家”计划,通过提升监测水平、加强科研合作等措施,推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为豹的自然迁移创造有利条件。赵明腾和同事们在路线中根据脚印、粪便、羽毛、水源等判断动物可能出没的地方,并布设红外相机。三个月后,他们将取回相机,记录数据。“小时候常听长辈说见到豹子,希望我们也能早日看到豹子回家。”赵明腾说。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综合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范京蓉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