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为中心筑牢深圳实体经济“基本盘”

​顾乃华 谢方梅
2022-11-08 09:46
摘要

深圳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持续向实体经济倾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提要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圳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持续向实体经济倾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体经济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党中央对实体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回望过去,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已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展望未来,深圳仍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围绕科技创新、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未来深圳要继续发展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图为深圳一企业生产车间,技术工人正在调试仪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一、发展制造业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抓手

发展制造业是稳定经济发展基础、做大经济发展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抓手。为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深圳实施了包括提供链式服务、强化空间保障、金融精准滴灌等一系列的发展举措。

一是做好“链式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近年来,深圳以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为牵引,聚焦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加强链式服务,对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和协同发展。目前,深圳已形成集成电路、5G、8K、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与此同时,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等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重要政策文件,明确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产业空间保障。深圳注重整体谋划产业空间资源配置,从2016年开始就通过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的刚性措施来强化制造业空间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深圳在划定产业用地控制线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保障。另外,还印发了《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系统布局各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明确各园区开发实施方案和土地供应计划,为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了载体基础。

三是金融精准滴灌,助力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近年来,深圳多措并举、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了适宜的金融环境。一方面,精准发力实体企业融资瓶颈,积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大数据模型,推出纯信用、低利率、申请即获批的“高企贷”专属贷款服务,着力解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获批贷款不确定性高等难题,首批“高企贷”向2021年符合条件的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贷款总额度超过10亿元。另一方面,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质量和适配性稳步提升。自2018年以来,再贴现业务共支持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小微民营企业占比近9成。另外,深圳积极引导各银行机构下沉服务重心,主动对接项目及企业,实现对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

二、深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突破瓶颈

目前,深圳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成为影响现代化产业体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制约因素。

一是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制造业生产中间环节相关的供给侧要素成本依然较高,不少制造业企业受扩张需要、综合营商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而外迁,导致本地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受限、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一些新兴经济体则加紧与我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展开国际竞争,深圳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新兴经济体中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出口竞争优势遭遇挑战。

二是内生发展动力不够强劲。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但自主创新能力距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仍有差距,实体经济韧性和内生发展动力仍显积蓄不足。深圳国家级创新机构相对较少,源头创新积累不多,大部分实体企业进行原创性研发意愿不强,支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与电子信息制造环节密切相关的模拟芯片、高性能运算芯片、射频芯片等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光刻机、PVD等芯片制造设备仍被欧美垄断。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打压所牵涉的领域越来越广,深圳不少高科技企业成为它们重点打压的目标,严重影响深圳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三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相较于伦敦、纽约国际一流金融中心,深圳在金融总部企业、金融体量、金融资源集聚等方面存在差距,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根据英国智库Z/Yen集团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深圳以720分位列全球第9,尽管比上期上升了一个位次,但与纽约(760分,第1)、伦敦(731分,第2)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创投领域,深圳创投机构以内资为主,投资领域集中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本地优势产业,国际化程度与上海、香港相比仍有差距。

三、壮大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能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圳坚定不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持续向实体经济倾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坚持供需有机结合,拓宽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要持续扩大有效供给,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动新旧发展动能的接续转换,用一流的质量、领先的标准、创新的技术打造深圳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重点抓好黄金珠宝、服装、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品牌升级,壮大“20+8”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增强产业链的韧劲。另一方面,要借力数字经济增强供给和需求的有效互动,创新多种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从需求端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此外,还要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引导要素资源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集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金融在扩大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重点领域扩大消费。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韧性。加快建设一批体现国家战略需要的重大创新载体,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深圳方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大力创新,培育壮大包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内的发展新动能。加强与全球主要创新中心的科技合作,积极吸引先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探索共建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基地和园区等,鼓励市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鼓励龙头企业与工业互联网企业合作,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带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高耗能企业加快设备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壮大市场主体,激活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力量。以“链长制”为牵引,强化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同时通过“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方式引进配套企业,推动实现“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遴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动态建立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库。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掘推动一批优质民营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的作用。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新型工业化。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探索在新兴领域、法律空白领域先试先行,加快探索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细胞和基因产业等未来产业前瞻性立法,在人才、土地、技术、资本、数据等方面推动政策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打破阻碍要素畅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向有限政府、有为政府、有责政府方向改革创新。营造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国际知识产权沟通机制,拓宽知识产权维权渠道。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积极对接国际规则,联动香港,聚集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查明等法律服务机构,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

(顾乃华: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重大课题项目组成员,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方梅: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以制造业为中心筑牢深圳实体经济“基本盘”》)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连博 三审 刘思敏

(作者:​顾乃华 谢方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