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万里之外,秋阳照耀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波光粼粼。
当地青年马吉德·伊萨·阿里密切关注着巴中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的会面。
11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会谈中,习近平主席指出——
北起中国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纵贯3000余公里,涵盖数十亿人口——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这条经济走廊跨越山海,连通民心,引领中巴两国务实合作,有力诠释两国铁杆情谊。
明珠璀璨 梦想腾飞
瓜达尔港,作为连通大陆和海洋的交通要津,是中巴经济走廊上的一颗“明珠”。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快推进瓜达尔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港口对地区联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阿里对此满怀期待。
阿里曾在北京留学,学成后回到家乡瓜达尔发展,如今是瓜达尔港自由区行政部经理助理。瓜达尔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全长19.49公里的瓜达尔东湾快速路近期通车,港区对外连接道路正式打通;瓜达尔职业技术学校落成使用,成为当地急需的技术人才摇篮;瓜达尔数千户家庭获赠太阳能电力设备……
这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瓜达尔航拍的瓜达尔东湾快速路。
受气候因素影响,当地人饱受缺水之苦。“如今有了中国企业的协助,海水淡化厂不久前已经开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瓜达尔人将同缺水的日子说再见。”阿里说。
瓜达尔港濒临阿拉伯海,是难得的深水良港。2014年2月,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下,瓜达尔港被列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
八年多来,中方企业和巴方人员携手攻坚,持续提升完善瓜达尔港港口的生产作业能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如今的瓜达尔港功能日渐成熟,道路、医院、学校、新机场等项目有序推进,各项功能日趋完善,市场吸引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新貌。
当地人有一个梦想: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将来能成为“巴基斯坦的迪拜港”。在瓜达尔发展局主席穆吉卜·乌尔·拉赫曼·卡姆布拉尼眼中,作为中巴经济走廊重要枢纽,瓜达尔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热土。借着走廊建设的东风,当地政府也在着力开发建设城市中心,“一个具有国际连通性的新瓜达尔正在走来。”
“习近平主席在和夏巴兹总理会见中特别提到瓜达尔港,将为瓜达尔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进一步加速当地发展。”卡姆布拉尼说。
利惠民众 共享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2015年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习近平主席为中巴合作指明关键。此后,中巴经济走廊大规模建设加速推进。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工程赫韦利扬至曼塞赫拉高速公路段。
喀喇昆仑公路二期项目将中巴友谊公路向南延伸,融入巴南北交通干线;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苏库尔至木尔坦段,进一步打通巴南北交通大动脉,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穿行拉合尔城,古老的“花园之都”迈入“地铁时代”……中巴经济走廊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逐渐成形,巴基斯坦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020年10月26日,巴基斯坦首条地铁拉合尔橙线迎来首批乘客。
今年6月,中方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全面投入商业运营。水电站每年提供3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满足当地500万人用电需求,每年估计可节约标准煤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0万吨。卡洛特项目巴方电力工程师穆罕默德·阿里·马哈茂德说:“这个项目将改变许多巴基斯坦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航拍的卡洛特水电站。
同月,逾17吨香甜软糯的巴基斯坦芒果运抵兰州中川机场。这是巴基斯坦芒果首次通过货运包机出口到中国。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巴基斯坦芒果走进中国百姓家,大量巴基斯坦果农因此受益。
习近平主席指出,“走廊规划和布局要兼顾巴基斯坦各地区,让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中巴经济走廊已经开建和完成的数十个项目为巴基斯坦交通、能源等领域提供重要支撑,带动区域联动发展,中方企业和机构同巴方人员一起奋斗、一起成长,为当地民众创造数以万计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帮助巴基斯坦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21年12月29日,优秀员工代表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行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优秀巴基斯坦员工颁奖仪式上合影。
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夏巴兹总理对这一理念深有感触。出任总理以来,他多次实地考察走廊项目和成果,并由衷赞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为当地民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满怀信心 未来可期
中巴经济走廊成果遍布巴基斯坦各地,当地民众对未来充满期待。
纳赫曼·阿卜杜勒的祖辈都是瓜达尔港的渔民,如今他已成立了自己的渔业公司。巴基斯坦媒体以大量篇幅报道两国领导人此次会谈的内容,阿卜杜勒一直密切关注着。
“两国领导人的会见,再度强调中巴经济走廊发展的作用。对我们而言,这是绝佳的好消息!”阿卜杜勒对家乡经济振兴、加速腾飞的前景充满信心。
这是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拍摄的萨希瓦尔电站一景。
在会谈中,夏巴兹总理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巴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巴方愿同中方一道,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日前,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成功举行,就走廊下阶段发展建设达成诸多共识。
夏巴兹总理访问期间,中巴双方就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农产品输华、金融合作、基础设施、洪灾紧急援助、全球发展倡议、文化合作等签署和达成多份文件,两国务实合作内容进一步丰富。
“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真心诚意帮助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夏巴兹总理说。在出任总理前,夏巴兹曾负责中巴经济走廊多个能源项目以及拉合尔橙线地铁建设工作。展望未来,他表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向农业、互联网技术等多个领域延伸,广阔的合作前景将有力印证巴中铁杆情谊的深刻内涵。
总策划:吕岩松
策划:倪四义 班玮
监制:冯俊扬
统筹:谢鹏 闫珺岩 韩墨
记者:张代蕾 刘天 蒋超
摄影:谢环驰 蒋超 刘天 邹淑华 艾哈迈德·卡迈勒
剪辑:王玉珏
编辑:陈杉 刁泽 田宇 马晓燕
视觉:洋葱画视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原标题《元首外交|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性工程》)
编辑 张克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