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调查队员还在外地收集种质资源。”电话中传来的是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军研究员欢快的声音。近日,刘军与同事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他告诉记者,这次普查源自2015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工作还剩最后一点”。
一粒谷穗、一个芽、一段枝条……看起来虽平常,但这些种质资源却是刘军们眼中的宝。“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组成‘芯片’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关键性战略资源,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就像一座图书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表示。
如今,广东也拥有了自己的种质资源“图书馆”。“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与资源收集保存、鉴评”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前不久通过了验收。该项目依托广东省农科院建设,历时3年多打造了华南地区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图书馆”——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它将成为广东种业振兴和农业科研的基础工程。
广东省农科院收集、保存的各类水稻种质资源 受访单位供图
数量占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70%以上
走进广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大楼一楼,总面积约200平方米的5个大冷库,分类标记储存着从国内外收集上来的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这是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温冷藏种子能让种子的活力保存长达几十年,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之一。”刘军介绍,“不同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各不相同。除了种子低温冷藏,还有种质资源圃保存、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基因(DNA)保存等,这给种质资源保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广东是国内最早开展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研究利用的省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占全国15%左右。在种质资源领域的基础性工作方面,广东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研究。
2018年,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立项,投资5000万元。项目依托广东省农科院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家与省部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圃)、原生境保护点、离体保护库和DNA库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可容纳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40余万份、种质基因样本50万份。
目前,广东省农科院拥有国家种质资源圃(分圃)6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圃3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1个、省市共建库(圃)11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是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核心,升级改造后,库容量从原来的10万份提高至15万份。
“项目实施3年来,新收集特色农家种、地方品种和野生资源等8129份。”项目负责人、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易干军表示,目前,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累计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6.3万余份,涵盖190多种农作物,占全省的70%以上,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
翻山越岭进行种质资源全覆盖普查
收集如此珍贵的种质资源,并非易事。
“我们要到全省各地摸底当地的农作物资源情况,然后挨家挨户到农户家寻找他们的种质资源。”刘军说,因为要做的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全覆盖普查收集,他们要寻找一些古老的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以及珍稀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常常需要去偏远地区甚至危险环境。在寻找种质资源的过程中,团队经常会遇到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让刘军最为感动的是,无论是调查队员还是当地农民,都给予了种质资源收集最大的支持。
吕冰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退休工人,虽已年逾六旬,她仍以饱满的热情,行走在种质资源收集的路上。2017年,广东省农科院调查队出行22周,吕冰有19周参与出行,参加了26个县市资源收集工作;2018年,她还参加了大部分县市的资源收集工作。
2018年,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附城街道洋厂村,91岁高龄的抗战老英雄褟炳文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留种多年的黑豆、黄豆、大蒜、白菜、高粱等种质资源,并向调查队员详细描述它们的具体信息。
“农作物突破性品种的成功培育与推广,离不开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刘军告诉记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可使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解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变化、人文社会气候变化,以及它们的消长动态,有助于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趋势,丰富国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
在收集过程中,虽然很多种质资源被保留下来了,但刘军和调查队发现种质资源的流失速度快,消亡程度触目惊心,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迫在眉睫。 “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圃)的建成,将极大提升广东省种质资源安全保护能力,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奠定坚实基础。”刘军说。
未来可大幅提升农作物生物育种效率
广东省农科院新选育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品种,美食蕉就是其中的一个。香蕉可以当饭吃,这听起来很新奇。历经20年的攻关,易干军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新香蕉品种美食蕉,填补了我国香蕉粮食和加工用途品种空白。美食蕉比普通香蕉大1至2倍,保存期更长,蒸、炒、炸、烤皆可,还能当婴儿辅食、果昔。美食蕉系列香蕉新品种具有高抗枯萎病+优异加工性能的特点,每亩产量可达6000斤左右。
美食蕉新品种的成功选育,仅是项目实施的成果之一。通过项目的实施,广东省农科院新选育出的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品种,如可在夏秋和冬季连续开花的“四季红墨兰”,甜度超越巴厘菠萝和神湾菠萝且抗寒性、抗旱性更强的“粤甜菠萝”,有望打破国外樱桃番茄品种垄断的“粤科达101”等。
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发掘与利用,广东省农科院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水稻、蔬菜、玉米、甘薯、花生、果树、茶叶、花卉、桑树等育种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农科院育成通过审定品种739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48件,提供了广东省63.4%的农业主导品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黄华占”就出自广东省农科院。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只是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的第一步,未来它还将推进构建农作物种质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农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促进种质资源和数据交流及共享开发利用,大幅提升农作物生物育种效率。
顾幸伟表示,广东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类的种质资源建设体系,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要以项目建设为基础,构建收集、鉴评、共享、创新全流程、全链条的育种创新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种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原标题《保存6万多份种质资源,规模居华南地区 首位这个“图书馆”助广东育成一批优质品种》)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