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自强不息——想念父亲王子武
王小燕
2022-10-26 16:40

每年父亲节,我都要送父亲一份礼物,请他吃饭或请他听戏。2018年的父亲节,我特地举办了一场雅集,亲朋好友汇聚一堂,父亲很开心,还听到了他最喜爱的秦腔。

《千古奇松》  2000年  69cm*138cm

《子武自写》  20世纪70年代  69cm*46cm

我想念父亲,想念他手把手地扶持我走上艺术的道路,尽管他从心里多么不希望我选择画画这条他认为对女孩子来说太过艰难的路,但依然宠着我的任性、顺着我的决定,倾其所能地悉心指导、循循教诲,带着我向绘画的路上行进。父亲那些依然历历在目的言谈话语,如今都成了记忆,温暖而心痛的记忆。这些记忆于今尤显珍贵,它们将作为我的精神财富,让我一直沐浴在父亲的慈爱里。

20世纪70年代和父亲

20世纪80年代小燕

父亲喜欢画人物肖像,我们姐弟三人都是他的模特。我是长女,他视为掌上明珠,画我的时候也最多。我们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都被父亲定格在了画纸上。

王子武先生在作画

《小燕读书》   69cm*46cm

《小爱子》  1970年   69cm*46cm

《蓉儿》 1973年  69cm*46cm

还在我幼年的时候,父亲就经常给我讲从事艺术创作的艰辛曲折,因为他对待艺术从不草率,没有成竹在胸的把握时断不落笔。父亲画人物肖像,先有立意,再有构思,然后进行创作,使形象更完美、更趋近他心中的理想。这个过程往往十分漫长。他从各个侧面画我们姐弟的肖像,有时一画就是几个小时。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父亲的《人物画习作选》,作为封面的《小燕画像》得到画界的交口称赞,我记得为了完成这幅肖像,我连续当了五个多小时的模特。

小燕叙述父亲写生

《小燕画像》  20世纪80年代  138cm*69cm

传统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又与师古人密不可分,师古人离不开临摹。我小时候学画,父亲就谆谆教导我要认真临摹古今中外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还要临摹学习书法,我临过欧阳询、王羲之等人的帖。

父亲认为,绘画技巧并无中外之分野,他虽然强调中国画的笔墨功夫,但并不排斥西洋画的表现手法。我上大学之前,在他指导下临摹了大量人物画,中国现代名家有齐白石、黄宾虹、蒋兆和、徐悲鸿,西洋画名家则有俄罗斯列宾和挪威费舍尔等人。我记得还临摹过当时刚刚出版的《初伦铜版画选》。对这些名家名作,父亲一一细致解说,助我掌握绘画表现手法,为我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上大学前,我为父亲画了一幅他在看书的侧面速写头像,他看后夸奖我说“感觉很好”。

《素描自写》小燕画

《父亲速写》小燕画

《子武速写》蒋兆和画

《蒋兆和老师》子武画

对于我学画,父亲开始时要求很严格,但当我真正走上艺术道路后,他的态度便多是鼓励,更多地显示出慈祥与和蔼。他曾为我的一本作品集题词勉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小燕吾儿当以此句为鉴。”


1986年我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毕业创作中有一幅《雨霁》图,他看后欣慰地笑着,连声称赞“大气”。1990年我负笈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就读日本画研究生,师从加山又造先生。我以加山先生为艺术原型创作的《艺术大师》,同样受到了父亲的嘉许。因为加山先生不像父亲那样高大,他体型消瘦,但气质里有一股仙气,我用日本画的装饰效果和色彩把加山先生的仙风道骨表现出来了。父亲为我在绘画技巧上的进步感到高兴。

《雨霁》小燕广美毕业创作

《版纳清品》小燕作品前

《艺术大师》小燕画

父亲待人宽厚,对我们姐弟也十分慈祥。他喜欢与我探讨艺术,态度完全平等,从不居高临下。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上,父亲是我的良师,更是益友。他有时还会说从我的绘画中得到启发,反观自己的作品,感觉在局部太过耗时费力,甚至费力不讨好。他表扬我大气,作画大气,做事也大气。

2004年,我与父亲去北京,带他去看我买的大房子,告诉他以后这间最大的房间就是他的大画室。他高兴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连声说:“小个子办大事,还是我娃大气!”这样,我每年从国外回来都要陪他到北京住一段时间,他很开心。

他的话我当然很受用,但我也很明白,有时听起来表扬的词藻中暗含着批评的语气。我有次作了一幅画,他看了说:“大气!像齐白石。”我正得意时,他又补了一句:“但只能在十米以外看。”我知道他是在批评我细节用功不够,我还要继续努力。

父亲对艺术精益求精,但绝不因循,也绝不苟且。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激励我以他为楷模,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父亲为女儿小燕画像

《小燕画像》  2007年  69cm*46cm

《子武自画像》  20世纪70年代  69cm*46cm

《沈括夜观》  1982年  180cm*97cm

《唐画家卢楞伽》  1983年  138cm*69cm

《宋人诗意》  1985年  138cm*69cm

《石钟山记意》 1986年  180cm*97cm

《为曹雪芹先生造像》  1988年  138cm*69cm

父亲于现实,他是寂寞的,因为不流俗、不趋势,深居简出、不媚繁华;于精神,他却很充实,因为始终漫步在艺术的宫殿里,笔下琳琅满目,成果美不胜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王子武艺术研究院等,计划举办父亲艺术人生的大型学术研究展,题为:“风神洒落占高秋”。展览工作准备中,蓄势待发,预计今年下半年能够与艺术者爱好者见面。

《关中道上》  1972年  69cm*138cm

《黄陵古柏》 20世纪80年代  144cm*367cm

父亲和他的艺术原来被那么多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所崇敬、所仰慕。这对我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激励,因为身为深圳市王子武艺术研究院院长的我,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搜集整理父亲的生活、艺术点滴,分析总结他的艺术创作规律,为当代中国画史的研究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最近又有好消息,有关领导提出了成立王子武美术馆的建议。

值此2022年父亲节之际,献给我最敬爱的父亲王子武。



(原标题《君子以自强不息——想念父亲王子武》)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