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发现BF.7变异株,我们应该如何防护?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2022-10-11 11:32

深圳首次发现BF.7变异株,是在外省输入病例的病毒基因组测序中发现。BF.7变异株有哪些传播特点?市民又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10月11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


BF.7是什么?

BF.7是BA.5.2.1.7变异株的简称,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亚系。BF.7变异株此前已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示,BF.7正在全球传播。

BF.7传播特点是什么?  

相对于BA.4或者BA.5,BF.7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很容易“潜行”在人群中,极其造成大面积传播。因此短期内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才能检测出病毒阳性,需要居民积极配合现阶段的各项防控措施。

BF.7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BF.7变异毒株感染后表现的症状包括高烧、持续性咳嗽、身体疼痛、头痛、喉咙痛、嗅觉改变和食欲不振等。

面对新的变异株,

我们应该怎么办?

虽然BF.7变异株比现有的变异株更具有传染性,但戴口罩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秋冬季节,不只是新冠肺炎,也是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科学佩戴口罩可以有效的降低传播风险,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防控措施。

此外, 市民也应坚持做好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风、少聚集、一米距离等个人防护措施。密切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咽痛等新冠肺炎症状,请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警惕户外“隔空”传播,

出门戴好口罩

近期深圳在流调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确佩戴口罩而发生“隔空”感染。

深圳某市民在外地旅游返深后确诊,基因测序结果为BF.7变异株。初步流调显示,该病例与路边行人相遇时因两人均未戴口罩,导致行人感染。目前该外地返深市民已造成多例关联感染个案,对深圳带来较大传播风险,不排除后续出现新增阳性个案的可能。

【读特新闻+】

10月10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了深圳此前没戴好口罩感染新冠病毒的相关病例。

01  

我刚吐了一口痰  

你刚好路过  

福田区某生活超市门口,确诊病例A路过时,向旁边的垃圾桶吐了口痰。

一分钟后,病例B和两名好友来到该超市买菜,并在距离垃圾桶一米左右的位置,徘徊了大概一分钟。身着白衣的病例B虽然戴了口罩,但整个鼻子都裸露在外。

病例A确诊两天后,病例B也确认感染。

福田区疾控中心流调发现,两人属于同一传播链。

流调员严格指出,病例A吐痰的行为形成了气溶胶传播风险。“病例B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02  

地铁口:2人“隔空感染”  

福田区某地铁站出入口旁人行通道上,病例张某未正确戴口罩,一名路人同样未正确戴口罩,二人相隔一两米距离,发生交叉感染。

03  

行人道上“一传多”  

福田区某人流密集的人行道上,病例蔡某某未正确戴口罩走过,多名同样未正确戴口罩的路人均被感染。

04  

公园里  

没戴口罩的大叔“闯了祸”  

福田区某公园中,病例彭某某未正确戴口罩,一名路人走过,由于未戴口罩导致交叉感染。

05  

在小区当面“唠个嗑”  

造成“一传多”  

福田区某小区,病例吴某某未戴口罩在小区活动,与邻居们近距离接触、交谈,当中有些人并未正确戴口罩,最后多人被交叉感染。

(图片来源:深圳卫健委)

怎么正确佩戴口罩?

① 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②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推荐更换时间为4小时;

③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④ 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⑤ 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原标题《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到底是什么?个人该如何防护?》)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桂桐 许家宜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