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荷文化史》:学术精神与荷魂莲韵的美好结合
于志斌
2022-10-10 10:13

20世纪九十年代,周武忠先生提出和建立了中国花文化的理论,一系列研究中国花文化的学术文章相继问世。21世纪以来,中国花文化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花文化史》。新近该社又出版了《中国荷文化史》,这在该社自然是锦上添花,于中国花文化学术界来说也是好事。

第一部中国荷花文化通史

读者可以在是书总计八章、洋洋七十万言篇幅中看到我国荷文化经历的七个时期,徜徉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构筑的荷花世界。看得出作者关于我国荷文化历史七个时期的划分,是在撰著过程中渐趋成熟和最终定型的。它首先是建立在独立的研究及其成果之上的,如其《荷史钩沉》之发凡。其次,从总体上看,分期虽然受到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期的一定影响,却更多地显示了自家的面貌。这种面貌当然是由荷文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最后,具体来看是书的每一分期,皆有文献史料和理论分析支持。据我了解,《中国荷文化史》是第一部中国荷花文化通史,它的正式出版意味着我国荷文化历史七个时期的分期观念问世了。

资讯宏富和时出观点的大众学术作品

是书是资讯宏富而齐备,时出见解和观点的大众学术作品。所谓的资讯,一是行文中引录的文献资料,它们起到了阐述事物和呼应观点的作用。二是行文中出现的诗词文赋等,它们往往是整篇(首)地引录,用不同印刷字体呈现,充分展现了荷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的丰富表情。我统计了全书收录的诗词,竟然完整引录了一百零四首(篇)。三是图像资料,它们既有文物考古的实物图片,也有表现(包括连带而及)荷的绘画书法作品和丝绣品,还有佛教道教名物里的荷(莲)形象,纷繁多样。仅以第七章而言,所收录的以荷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达到七十余幅。图像资料在本书中兼有以上两种资讯的功能。是书大有“史学”风味,除了跟通史的写法有关外,还表现在它竭尽全力地呈现和缕述史料或相关的研究资讯,然后才揭出某种观点、意见。如是书在引用了五种研究资讯后,认为“食用莲应始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又如书中引《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在解说历史地理和“陂”为堤坝后,认为拥有荷的这一堤坝“很有可能为大禹时代所遗留”。作者不照搬或者接受学术权威的观点的研究活动,值得肯定。例如王齐超先生素有学术成果,曾在《荷花》一书中介绍了吴王夫差为西施建有“玩花池”,“是人工砌池栽荷专供观赏的最早实例 ”。虽然这是十分有利于丰富是书相关陈述的资讯,可是作者在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后指出:“吴王夫差筑‘玩花池’植荷供西施欣赏,仅凭主观判断而无确凿的史料证实,难以置信”。我所谓“大众学术作品”,一是撰述或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我国人民所熟知;二是以非学术论文式的写作文风,表达观点、见解、建议等。《中国荷文化史》符合以上两个要素。

富有荷魂莲韵的芳菲长卷

读者在前两章对我国荷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与荷文化早期内容有所了解后,便进入了中国荷文化第二个历史分期——夏、商、周时代。自此开始,读者逐期浏览荷花与文学、工艺、食饮、绘画、宗教、园艺、园林应用、药用及保健、摄影及书法、工艺美术,以及荷花种植与应用、荷花产业兴起与企业发展等。诸如食用莲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出现,河姆渡文化时期有了采集莲实、莲藕等作为补充食物的活动;在我国诗歌的早期集大成者诗经和楚辞中荷已现身,既有表现女子貌美和恋情的意象,也有传递文人心曲的隐喻。这些内容在读者看去又会有欣喜地发现,甚至惊呼“怎么荷花还在这里出现”,“前人竟然这么去应用荷花”……啧啧称赞,不绝于口,从而获得了愉悦感,甚至得到启迪。我已有这种体验和收获。在先秦装饰器物的顶盖上,荷花与天界隐晦的象征关系就已得到了表现;秦以后流行中土的道教和佛教皆因荷(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崇信之;汉魏晋三国以降,儒门之士构筑的爱荷赏荷咏荷歌荷画荷舞荷的人文景观绵绵不绝,蔚为壮观。我以为在回溯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劣高下成分时,荷文化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内容。荷(莲)以“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为儒、释、道所敬奉,荷(莲)被人格化、神格化,以至于九州无处不荷香。儒家早期经典《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成为公序良俗中的价值观念。源于这种观念,以“和”“荷”二字读音完全一致,荷被更广泛地运用于文化习俗中,如和合二圣的传统图像就少不了荷。这次第,怎一个荷字了得!

不过我是在书中也发现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第四章“四、荷花在与汉代同时期的古罗马园林中的应用”,其整篇是介绍外国荷文化的内容。同类情况在书中只有几处,显然它们是体例之外的插曲。让读者知晓同时期外国荷文化的相关情况自然是好的,我以为以附录形式表出为妥。

《中国荷文化史》是一项前人没有做过的学术项目,因而具有先行探索和研究的开拓意义。这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探索,成功与否留待时间检验。不过我充分相信广大读者是可以从书中,深切地感受到学术精神与荷魂莲韵的美好结合。

(原标题《〈中国荷文化史〉:学术精神与荷魂莲韵的美好结合》)

见习编辑 吴剑雯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