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萍乡消防队,70后80后90后00后齐心抗汛

读特记者 杨少昆 通讯员 萍乡消防 文/图
2020-07-23 22:52
摘要

受持续强降雨及长江、鄱阳湖上游来水影响,长江、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7月9日凌晨,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上级命令,紧急奔赴鄱阳县洪灾一线,先后派遣63名消防官兵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截至7月21日,消防救援支队共解救围困群众500余人,疏散群众1000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救援压力。

受持续强降雨及长江、鄱阳湖上游来水影响,长江、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7月9日凌晨,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上级命令,紧急奔赴鄱阳县洪灾一线,先后派遣63名消防官兵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工作中。截至7月21日,消防救援支队共解救围困群众500余人,疏散群众1000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救援压力。

70后“兵王”游敏:队伍里的主心骨

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里唯一的70后,是入伍24年、拥有丰富救援经验的老兵游敏,在此次救援队中担任第二橡皮艇组长。7月9日,经过长途奔波抵达鄱阳县的游敏,稍作休整后便立即带领3名年轻队员驾驶橡皮救援艇,在昌洲乡洪水区域解救围困群众。

7月11日,连续“作战”两日的游敏和队员们遇见了“难题”。在昌洲乡被困村民中,有一位常年瘫痪的老人,只能坐在椅子上,几乎无法动弹,而老人的孙子体重接近200斤,同样行动不便,救援难度非常大。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被队员们称作“兵王”的游敏凭借多年的经验,一马当先,用身体顶住老人的椅子一角,和队友们合力将椅子和老人抬进了救援艇,之后又一鼓作气,连背带扛地将孙子送上救援艇。

80后突击队队长皮文侠:“拼命三郎”

80后突击队队长皮文侠总是冲在救援前线最危险的地方。随队伍来到鄱阳县后,有任务时,皮文侠一天几乎有12个小时都待在救援艇上,一刻不休的巡逻、忙着转移群众,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11日,皮文侠带领队伍在昌洲桥至北富村之间来回巡逻了二十来趟,救援超过80人。一天下来,他暴露在外的皮肤被烈日晒得通红掉皮,嘴巴溃烂、双脚发白,即便如此,皮文侠也不愿休息,“救援必须争分夺秒。”皮文侠说。

只要有任务在身,他就像不断电的机器人一样,永远保持干劲冲在救援一线。

90后张跃霖:放弃休假 请战归队

“报告支队,上栗县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消防士张跃霖请求加入抗洪抢险突击队。”7月9日,正在休探亲假的张跃霖,得知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已经到达鄱阳县参加抗洪救灾时,立即放弃假期、辞别家人,购买了许多食品和救灾物资,驱车近1小时赶赴灾区。

“虽然我还不是正式党员,但是我希望像一名党员一样,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跃霖随即向突击队临时党支部递上自己的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站必胜”,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

突击队临时党支部收到张跃霖的请战书之后,当即同意他归队参与救援。在一次次转移群众的过程中,张跃霖的肩上压出了深深的印痕,脖子、脸部、手臂都脱皮了,脚部也因长期浸泡在水里而肿胀发紫,但这位名97年的小伙没有任何怨言,一直全力以赴,用行动诠释了一名消防员的职责和担当。

00后新兵廖阳:首次上前线

在救援队伍里,有一名00年出生的小队员廖阳。廖阳告诉记者,当兵是自己从小的梦想,19年在校园实习时,看到了萍乡招聘专职消防员,在和家人商量后,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消防员。

此次救援是廖阳第一次参加的大型救援行动,“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但是跟着队友们一起行动,看到受灾群众,自己也应该全力以赴。”廖阳说。

在角丰圩堤扛沙袋、堵管涌、转移受灾群众,廖阳的皮肤更黑了,手脚也都泡烂了,但廖阳说,这正是消防员的使命,抢险救灾,义不容辞!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杨少昆 通讯员 萍乡消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