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碰撞,VR赋能艺术创作新领域

2022-08-29 18:35
摘要

通过挖掘和发挥VR自身的特性,总结和发展VR特有的创作语言,用作品给更多人带来独特的优质体验

日前,据IDC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VR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Q1全球VR头显出货量为356.3万台,其中Oculus份额占全球VR市场的90%;中国VR头显出货量为25.7万台,同比增长14.8%。

近年来,除去游戏类外,虚拟现实应用在“元宇宙”、基于虚拟现实的生产工具、基于虚拟现实的文化艺术体验三个领域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目前,在“元宇宙”、基于虚拟现实的生产工具两条路径的探索上,源自国内创作者的成功实践屈指可数,而对于虚拟现实的文化体验方面则有不少突破。

2015年前后,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开始利用虚拟现实从事艺术创作。他们的作品不只出现在博物馆和美术馆里,也开始逐渐进入国内外各大电影节。这些艺术家来自戏剧、建筑、游戏、电影等各个行业,将虚拟现实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介形式,期待探索出一套属于虚拟现实的语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中国的虚拟现实艺术体验市场也正面临着VR艺术体验创作方面的各种困境,例如其本身没有成熟的行业制作规范,虚拟现实艺术体验的分发渠道非常有限且没有成熟的宣传方案,虚拟现实作品的审美价值、市场价值和潜在的社会效应仍未有准确定论使得项目融资渠道非常有限等多重挑战。

尽管困难重重,国内一批拓荒者还是为该领域探索出一些全新的制作宣发模式。来自深圳的创作者黄佳胜就是打开虚拟现实的文化全新体验之门的其中之一。

VR作品《睡神的遐思》获奖现场

研究与创作并行的拓荒者

黄佳胜是具有建筑学专业学术研究背景的VR创作者,曾在伦敦大学学院求学并获得了建筑学的“卓越”硕士学位。他在伦敦求学时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商用的交互式重定向行走算法。这项跨界的发明,是基于他在“人对空间的感知方式”这个研究课题上多年深耕的成果。在VR体验的过程中,利用这套系统性的算法,能够在体验者浑然不知的状态下修正和引导体验者的行走轨迹。即便在现实中可用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在体验者的视角中,自己却能用连续不间断的自然行走去体验一个远大于物理空间的虚拟环境。

除了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之外,黄佳胜也一直在进行艺术类VR体验的创作。他的虚拟现实艺术作品充分利用了空间感知方面的“误导”与“暗示”,通过空间设计、算法应用和象征主义,以体验者难以察觉的、纯知觉的方式,传达作品的要旨,以此给体验者带来启发。

2017年,黄佳胜完成了他的首部VR作品《拟像》,该作品作为其研究生时期的毕业作品在巴特莱特学院的毕业作品展上亮相。除了在公开展出的现场备受关注之外,该作品也受世界闻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邀请,进行了内部专场的展出。

2018年,黄佳胜回国后的第一个对外展出的VR作品《5×10》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问世。他将重定向行走算法所划定的5米×10米的物理空间赋予了后现代主义的隐喻。这个五十平米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知觉中的虚拟世界在理论上却是无限的。这方小小的空间将满足人的所有精神需求,恰如现代人将浓重的精神寄托移交给自己的移动终端。

VR作品《5×10》展出现场与创作者黄佳胜

用作品探索VR内容传播路径

2020年,黄佳胜为了进一步探索属于VR媒介原生的创作语言,开启了一个新的系列创作,并完成了该系列的首作 ——《睡神的遐思》。本作取材于他在深圳三年的创业与生活经历。他将自己三年的经历,通过抽象几何体的方式进行了表达,放置于一个900平米的虚拟空间中,恰似一个模拟的微型社会。

VR作品《睡神的遐思》深圳点映现场与创作者黄佳胜

《睡神的遐思》不只是对VR创作语言的探索,也是对VR内容宣发模式的探索。在一年的时间内,黄佳胜将具有潜在可能性的多种发行方式一一进行尝试。

最初,他通过互联网募集了一百位“受邀分享者”,并在每次体验后与其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体验者的感受与由此联想到的过往经历。除了来自于体验受众的直接反馈之外,《睡神的遐思》也在相关的专业领域获得了认可。该作品入围了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评选的虚拟现实单元;入选了2021中国科幻大会的北京科幻电影周;并在2021年砂之盒沉浸影像节上斩获“最佳华人作品奖”的殊荣。

2022年初,《睡神的遐思》在Meta Quest Store和Steam两大全球主流的线上VR内容平台发行。这条从线下点映到电影节获奖,再到线上发行的模式才算走通。

VR作品《睡神的遐思》海外发行海报

在宣传方案上,《睡神的遐思》亦有创新。其宣传的中心点不再如其他虚拟现实作品一样将重心放在体验本身上,而是聚焦于作品本身。这部作品的创作土壤是真实的个人经历,创作者以真诚的方式将其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大家,使有类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

黄佳胜表示,为了探索VR作为一种新媒介的原生语言,他目前正在全力发展的《睡神》这个系列的VR作品。在后续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持续与更多元的创作领域学习、合作。通过挖掘和发挥VR自身的特性,总结和发展VR特有的创作语言,用作品给更多人带来独特的优质体验。为推动这种新型媒介逐渐走进大众日常生活,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份贡献。

(胡润泽)

编辑 刘立波 审核 张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