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演变过程中,文脉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传承,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广府文化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绵延。
2021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佛山“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根据新定位新目标,佛山日前印发《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将推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岭南广府文化“双创”、城市形象传播推广、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文艺创作生产提质、优质公共文化供给、文化产业做优做强、文化改革发展保障等八大行动共28项举措,今年将推进首批40个重点项目,发挥岭南广府文化滋养市民气质、塑造城市风貌积极作用,提升佛山岭南广府文化重镇美誉度、影响力。
《方案》一经发布,便在佛山各界引发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紧跟新时代开启文化新征程,学习领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打造岭南广府文化高地汇聚磅礴力量。
红色功夫粤剧《鸿胜馆》场景。文艺精品创作是佛山释放文化新优势的重要一招。/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壮阔实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根据《方案》,佛山将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行动,通过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强化理论实践互促共进、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等系列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文化领域开新花、结硕果。
“《方案》提出的八大行动涉及岭南广府文化的方方面面,既环环相扣又突出重点,体现了鲜明的岭南广府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八大行动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行动’为先,旨在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双向互动,把准‘领头羊’行动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方向。”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研究员谢中元表示,目前,他正在围绕“开展岭南广府文化研究和阐释”这个任务,加紧撰写《至味悠长——高明濑粉》《佛山醒狮存续与变迁研究》这两本书稿,计划明年公开出版。
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思政课高级教师华群青认为,《方案》体现了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的决心和气魄,令人振奋,激人奋进。《方案》中一系列措施具体可行,将为学校做好岭南广府文化传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岭南广府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教师是主力军。”华群青表示,今后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将佛山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与思政教学相结合,以文化人,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以文化“双创”延续岭南文脉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千年古镇佛山,孕育了岭南文化。为了擦亮陶瓷、功夫、龙狮、美食、工匠等文化品牌,做好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佛山将文化“双创”作为重要助推器,擦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围绕岭南广府文化要写好“双创”文章。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从事佛山非遗保护工作18年,她认为,非遗的保护也需要建章立制、有法可依。她表示,助力佛山打造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需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链接。目前,不少非遗传承人不仅在材料、造型和审美上注重时代气息,还应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人生活,创造性开发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文创产品。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继承和保护就是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公共空间需要融入文化,才能让这座城市更有魅力,市民才有更好的体验。”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彭建德表示,目前佛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街区保护规划编制进程,并加快提升东平河水轴线和南庄水文化建设,将城市融入山水自然生态格局之中。
彭建德提出,《方案》提到“加快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和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认定,做到应保尽保”,该项工作将结合建设项目自下而上完善项目内普查评审工作,也要自上而下加强重点特色区域的调研普查,完善增补历史要素。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厨师之乡”,顺德区餐饮行业蓬勃发展,餐饮名店、烹饪大师不断涌现,形成了名菜、名厨、名店完整的顺德美食品牌体系,顺德的美食文化积淀深厚,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之说。顺德厨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耀苏表示,以此次《方案》出炉为契机,他将继续从美食研发、技术革新、技艺传承等方面,助力顺德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准确把握新时代文旅融合趋势,加强顺德饮食文化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粤菜文化。
以精品意识繁荣文艺事业
文艺精品创作也是佛山释放文化新优势的重要一招。近十年来,佛山市作家协会与佛山市文联,以及禅城区委宣传部、禅城区文联等单位联合打造“中国长诗奖”“佛山禅城腊八诗会”“佛山岭南诗会”三个文学品牌,推出大批经典力作,在全国文学界影响很大。近期,广东省有为文学奖宣告永久落户南海,书写有为文学的新篇章,更是在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展现了佛山新担当新作为。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认为,这些高规格的文学活动在佛山举办,对佛山文学事业发展、佛山城市形象和美誉度的推介,无疑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岭南广府文化滋润了佛山这片改革热土,当前,佛山正朝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岭南广府文化高地’这一目标努力,佛山作家责无旁贷。”张况表示,佛山文学今后将利用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工商业发展创新等题材创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文艺建设的洪流,主动书写佛山选题、广东选题和国家选题,进一步突出文学的服务功能和精品意识,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文艺精品才能鼓舞人心。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会长潘柏林表示,市陶瓷艺术家协会携手全市陶艺工作者将继续弘扬佛山陶艺,推动优秀岭南广府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与当代美学技艺有机结合,促使小陶艺反映大时代、形塑大佛山、构筑大品牌、展开大叙事、促进大融合,创作出更多展现中国气派、岭南特色、佛山风格的陶艺精品,让陶艺文化成为佛山城市文化名片。
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苏隽认为,《方案》提出实施优质公共文化供给行动,这要求佛山打造文化共享品牌,向年轻群体进发,用“精品意识”护航公共文化服务前路。市文化馆将继续推进岭南广府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剪纸、粤剧、陶艺等元素进行教学。同时,在原创赛事和作品征集活动上,市文化馆将强化指引性,引导群众基于岭南广府文化进行创作。
软实力,让城市“近悦远来”。一个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形象加速显现,佛山正走出一条以文脉滋养城脉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