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全面升级,清澈活水流入星湖
南方日报
2022-07-20 17:38

湖面泛轻舟,岸畔闻荷香。盛夏,肇庆星湖进入最佳赏荷季,环湖游船项目走俏,每天游客接踵,船来船往。

“星湖水真清澈,像一面天空之镜!”游客声声惊叹背后,是肇庆市委、市政府和全体肇庆人民驰而不息坚持多年的努力。星湖重现上世纪90年代清澈的美态,不仅擦亮了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美生态绿洲”的名片,还为其他城市湖泊水体治理提供了“肇庆经验”。



经过数年努力,肇庆星湖重现清澈美态。梁亮 摄

源头整治,根治民生“心病”  

山湖城江,推门见景,是肇庆独特的城市特点。与星湖水为邻,更是每一个肇庆人的骄傲。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扩容变迁,但也让星湖水系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日益下降的星湖逐渐成为市民的“心病”。

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星湖水质治理工作,多年来多次将星湖水质整治列为十件惠民实事之一,为此成立了肇庆市河湖(西江——星湖)连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星湖水质整治综合规划,实施科学治水,并成立由市人大城乡工委组成的督办小组,对星湖水质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

前期,肇庆对星湖周边排污管网及污染源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创新制定了“先截污、再补水、三清淤、后排水”的整治工作方案,决定对环星湖片区全面实施“雨污分流”。

外坑污水溢流是当时星湖最大的污染源,源头截污成为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由外坑渠清淤和首期主体工程两个项目组成的星湖水质整治首期工程动工,共整治渠道2.76公里,完成渠底清淤2.7万立方米,新建污水管道和雨水箱涵各2.1公里。在此期间,端州区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北岭片区原有养殖户进行摸查清理,使外坑渠沿线养殖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整治。

首期工程完工后,二期工程无缝衔接。2016年,环星湖北片区、西片区占污染星湖70%以上的污染源全部被截断,全面实现雨污分流;2019年,位于端州区青莲排洪渠上游的芹田水闸迁建项目也顺利完成,保障城区防洪安全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青莲排洪渠区间生活污水对星湖水质污染问题。

“各部门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将项目‘硬骨头’一块块啃了下来,有效保证了星湖截污效果。”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筑起坚固的屏障后,星湖的水环境大有改善。

截污补活,不让污水进星湖  

通过源头整治,星湖水质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上世纪90年代“星湖如镜映蓝天,水清见底鱼相逐”的胜景仍有差距。

为此,肇庆市委、市政府着力加快推进端州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不让一滴污水进星湖”的目标,进一步做好截污补活工作,并将星湖水质整治的相关内容结合到端州城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当中全力推进。

肇庆首先开展北岭片区的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北岭片区的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含石东路仕贤路、蓝塘北路、马史岗桥污水管完善工程、大坪居民小组截污工程。其中大坪居民小组截污工程共建设截污管1685米,用于收集周边道路沿线25个污染源以及周边居民污水并统一纳入排污管道。该项目完工后,星湖周边形成较完善的污水管网体系,有效防止污水进星湖,进一步提升星湖水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肇庆有关部门持续对北岭山片区污染源进行排查和执法整治,完成了大部分的污染源治理。如肇庆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为“武器”,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协力调查整治北岭环星湖零星污染源,寻找阻碍星湖“补活截污”的黑点并逐一击破,推动北岭片区“补活截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让清澈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星湖。

“不让一滴污水进星湖”不断推进。肇庆以“不让一滴污水进西江”为目标,全面铺开端州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首期)项目。完善、改造端州城区主干道和城中村排水管网总长约125千米;从源头实施城区排水单元的污染源截污改造165个;实施羚山涌流域主涌及景蓝干渠河涌清淤;新建市政污水提升泵站4座、初雨调蓄池1座;新建1座规模3万吨/日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羚山涌建设1座景观调节水坝;建设排水管网智能化管理APP系统等。

昔日臭水沟,今朝变公园,位于城东羚山涌片区长约2.6公里的羚山涌碧道公园便是有效治理的缩影。过去,在市民的眼里,此处就是一条水发黑、漂浮着垃圾、滋生蚊虫的臭水沟。如今,羚山涌碧道公园利用水生植物及生态滞留池,净化面源污染的雨水径流,发挥水利调洪的优势,实现综合生态效益,为市民提供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滨水休闲空间,打造“肇庆碧道”品牌。

全民参与,重构里湖“水下森林”  

在七星岩景区天柱岩顶往下看,经过生态治理的星湖里湖颜色翡绿、水质清澈;站在里湖边,湖底丰盛的水草随波摇曳,鱼儿在“水下森林”中穿行。肇庆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星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到Ⅳ类标准,这是全市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过去,星湖因为水体富营养化让蓝绿藻疯长,阻隔了阳光消解了溶解氧,使拥有净化能力的沉水植物缺氧而灭绝,引起水体发腥发臭,水质恶化。

“星湖治水,关键在于恢复水下生态。”2017年底,曾在星湖景区工作多年的生态哲学博士吕健,带着其集成创新发明的地表水生态工程“5SSS—A&S”技术,回到肇庆按下星湖水生态系统自净功能的“重启键”。

其团队先是把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均深约1.88米的里湖抽干。接下来生态工程师和志愿者往抽干的湖里投放“5SSK—EP”定制微生物来降解底部淤泥的污染物和水体富营养物质浓度,并种植经优化改良能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

为让市民游客可以在春节期间观赏星湖景色,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顶着寒冷踩在淤泥上赶工。热心市民关心吕健和其团队,纷纷组成志愿团,煮好姜汁,送来给他们喝,并在湖边协助他们进行岸上工作。

经过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工程进入生态保育阶段,外源污染被阻隔,水草覆盖率提升,湖底淤泥营养物质被精细地控制。如今,里湖水草健康生长覆盖率在90%以上,水体重获自净能力,每天能净化约6万吨污染物,相当于一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星湖是肇庆人的‘母亲湖’,大家更应该用实际行动保护她。”在肇庆成长的吕健成立了肇庆市生态保育慈善会,汇聚了生态环境专家学者、本地相关专业学者和市民等,更组成志愿队伍,开展生态保育公益活动。

为控制水草生长和湖面美观,里湖每天要收割和清理约200袋共1万公斤的水草,志愿者承担了不少工作。“每周日我都会带着家人参与里湖生态保育志愿活动,星湖水更清、环境更美,作为市民我们面上也有光。”参与这一志愿活动的梁女士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态保育行动,影响身边更多人爱护家园,保护环境。

(原标题《肇庆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全面升级,清澈活水流入星湖》)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范锦桦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