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文254期【散文】程华 | 那夜有雨雪
王惠平
2020-07-24 18:46


那夜有雨雪

作者  程华   朗诵  蓝予


小时候,枫住在歌乐山上。她有个两岁的弟弟。父亲身体不好,多年没工作,母亲厂里效益也差,家里经济拮据。

枫六岁那年隆冬,雨雪交加,枫发高烧,母亲带她下山去医院看病,返程时,天色已晚。七十年代初交通条件差,就一条线路的班车早就收班了。

天黑尽,寒风夹着雨雪。路上没了行人,偶尔有一盏昏黄路灯照着山路。枫又冷又饿走不动了,母亲背起她吃力地往家走。

山路上下来一辆自行车。车上的中年男人停下来,问清原委后,劝母女俩去他家住,天亮了再走。母亲警惕地一言不发。男人反复说他是正经人家,家中有妻儿的。精疲力竭的母亲犹豫半晌,只好同意了。

一路忐忑来到半山腰一户农家土屋,里面只有一间卧房。看到男人的妻子迎出来,母亲松了一口气。

男人安顿母女俩与他妻子同住,他与儿子去邻居家挤了一夜。次日一早,妻子做好早饭让母女俩吃了,夫妇俩一路送出很远,直到母女俩上了班车。

一夜未眠的家人悬着的心放下了。枫的父亲郑重地说,这样好心的人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报答。后来,枫又听父亲多次提起,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再后来,她淡忘了这件事。

十多年过去了。枫和弟弟考上大学,有了稳定的工作。这年春节全家团聚,年迈的父母又提起当年那件事,“孩子们,我们应该一起去看看他们了。”

他们顺着记忆寻到那间土屋。那对夫妇头发花白,腰身有些佝偻,看去比当年苍老了许多。他们的儿子高中没毕业就去了外地打工,家里除那几样简陋的家具外,就添置了一台老式电视机,其余几乎没什么变化。

听枫说起当年的事,他们憨厚地笑,连连说小事小事,谁出门在外没个难处呢。

临走时,枫一家执意要留下五千块钱。几番推让,夫妇俩红着脸收下了。枫的父母留下家里电话,约定保持联系。

一年后,枫的父亲遭遇车祸,命是保住了,但如不及时动手术,有可能全身瘫痪。手术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枫和弟弟白天上班,晚上兼职给父亲筹医药费,还要轮流替换母亲陪护父亲,天没亮又得赶去上班,日子过得忙乱不堪。

“哥儿你住院为啥不早说?拿我们当外人呐!”那对夫妇闻讯赶来,一进门就嚷嚷得跟吵架似的。从这天起,妻子买菜做饭,丈夫洗衣打水端屎端尿,足足料理了好几个月。一天,丈夫摸出一个布包打开:“五千块,我一直没动呢。”两边好一番推让,最终钱给父亲交了治疗费。同室病友都说枫的父母有福气——姊妹间为一点钱财争得头破血流的都有,你们这家人才叫贴心呢。

父亲渐渐康复。出院那天,父亲在母亲和儿女搀扶下慢慢走出医院大门,那对夫妇笑容灿烂如正午的阳光。到现在,每逢年节,两家人都像家人一样走动着。枫帮夫妇俩的儿子联系了一份保安的差事,让他能天天回家陪伴父母。

后来,枫结婚了,有了女儿。她会抽空与丈夫女儿去看望那对夫妇,给女儿讲当年的事。枫说,她忘不了那个雨雪之夜。什么叫知恩图报,不用讲大道理,对于当年的她,对于如今的女儿,这个故事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以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简介


程华,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出版报告文学集、散文集三部。有作品见于《四川文学》《散文百家》《海燕》《阳光》《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

朗读者


蓝予,本名王惠平,深圳特区报新媒体《读特》“聆听美文”栏目的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作协理事。现已出版一本长篇小说《苏醒》,五本散文集《得闲来叹茶》《人与动物的距离》《转身回眸》《心灵的故乡》《柳黄霜白时的背影》等。一本《蓝予国画作品选》。

监制:夏岩青  录制:杨义  编发:读特APP   点本文右下角:下载读特客户端收听。

如果您喜欢《聆听美文》,请给我们投稿,加微信:251330018

(作者:王惠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