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 吴海峰:惠企政策渗透到市场主体的“毛细血管”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2022-07-08 08:51
摘要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海峰向记者表示,不少市场主体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稳增长“30条”从上中下产业链全过程进行纾困,不仅是惠企惠民政策的补充,同样也体现了深圳政府部门对经济的敏锐观察、对现状的深层思考以及政府的决策能力

“稳增长‘30条’是深圳一系列‘30条’政策的延续。”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海峰向记者表示,不少市场主体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稳增长“30条”从上中下产业链全过程进行纾困,不仅是惠企惠民政策的补充,同样也体现了深圳政府部门对经济的敏锐观察、对现状的深层思考以及政府的决策能力。

吴海峰认为,2022年以来,受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影响,深圳稳增长的压力有所加大。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的“30条”政策,可以说是打开政策“储备库”“工具箱”,打出稳增长“组合拳”“连环招”,助力深圳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市场主体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吴海峰表示,从中央到地方2022年以来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目的就是切实减轻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积极帮助服务业领域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此次稳增长“30条”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实实在在的解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以往的政策中,更偏向企业暂缓缴纳社保、公积金,但这类型的企业更具规模,无法覆盖很多小微企业,此次深圳提出降低企业水电气网成本,可以说渗透到了市场主体更细微的‘毛细血管’中。”

吴海峰认为,此次稳增长“30条”的一大亮点是体现在对“人”的关注。以往可能关注人才的培育和吸引,此次将视线聚焦于疫情波动较为敏感的人群,比如加大失业保险稳岗力度,把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对参保失业员工进行培训补助;加强扩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等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7月已经来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就业形势总体比较严峻,深圳的系列政策措施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深圳提前预判形势,不计较一时得失,助力稳经济大盘。”

(原标题《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海峰:惠企政策渗透到市场主体的“毛细血管”》)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