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文明“走进”农贸市场,小菜篮拎出幸福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文涌 黄星
2022-06-28 21:00
摘要

当前,龙岗区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市场干净整洁、食品质量安全、经营秩序规范,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点赞。龙岗正全力让城区“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弥漫着学文明、讲文明、促文明的浓郁风气。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柴米油盐,关系大局。农贸市场是关系千家万户“菜篮子”的重要生活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今年来,龙岗区统筹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工作,印发《龙岗区2022年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成立龙岗区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场三人小组负责制”+“五大专项整治行动”+“每月测评通报”的综合治理机制,组织全区10个职能部门和各街道办协同发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推动辖区农贸市场开启从“面子”到“里子”的双重美丽蝶变。

当前,龙岗区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市场干净整洁、食品质量安全、经营秩序规范,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点赞。龙岗正全力让城区“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弥漫着学文明、讲文明、促文明的浓郁风气。

“硬件”改装:69家农贸市场换新颜,提升城市文明新形象

走进横岗第一市场,近20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宽敞明亮,内部标识一目了然,摊位设置规范统一,蔬菜肉类分区合理,菜品摆放整齐有序,过道干净整洁。地面上是新铺设的砖块,积水污渍基本绝迹,几乎闻不到异味……

横岗第一市场内摊位设置规范统一。

经过“农改超”升级改造的横岗第一市场让人眼前一亮。横岗第一市场不仅成功创建龙岗区首批“五星”农贸市场,还获评“深圳市十大样板市场”。市场内面积约150平方米的11处客家文化墙,也成为龙岗区试点打造的具备“客家文化特色”主题的宣传示范点。

“以往,农贸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地面湿漉漉,灯光昏暗,菜品报价牌上的内容不清晰。现在市场既整洁又明亮,每天来买菜时都能看到清洁工在做卫生,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就像在逛超市。”附近居民谈起改造后的横岗第一市场时纷纷点赞。

横岗第一市场智慧电子屏。

横岗第一市场的蝶变转身是龙岗区大力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缩影。目前,龙岗区69家农贸市场已完成升级改造。此外,农贸市场环境提升行动也在同步开展,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市场共冲洗脏污地面19900平方米,冲洗墙面39处,冲洗雨水蓖子580个,清理乱堆放261处、更换脏污破损垃圾桶、雨水蓖子等设施29个。经过前期改造,龙岗区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得到较大提升,市场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助力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农贸市场综合改造升级,不仅市场环境卫生的“面子”要靓,内部经营更要守住诚实守信、文明经营的“里子”。

今年以来,龙岗区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诚信守法的经营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据统计,今年龙岗全区累计开展2次区级联合执法、66次街道联合执法行动,查处农贸市场及周边综合执法领域案件180宗,市场监管领域案件80宗,交通领域案件2023宗(含机动车违停40宗);清理破损、旧版公益广告、乱张贴、乱涂画及更新公益广告、招牌2800余处,组织开展农贸市场环卫测评标准培训、经营素质提升等专题培训会。一系列“组合拳”有效助力提高龙岗区农贸市场文明诚信水平,让文明经营内化为市场商户的规则意识,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软件”升级:打造智慧市场,营造文明消费环境

农贸市场综合文明水平的升级,不仅在于环境告别脏乱差和树立诚信经营标杆,更在于安全监管智慧化,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文明安心的消费环境,智慧监管起大作用。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龙岗区多个街道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通过智慧化系统和精细化管理,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以龙岗街道食品安全基层协同治理项目为例,该街道通过食品安全基层协同治理系统建设,探索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食品监管模式,提高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该系统是基于市市场监管局“市场通”平台基础上搭建的街道级食品安全基层协同治理系统,通过建立“六+六”管理机制,即建立“自查-巡查-整改-处置-培训-检测”的六大闭环监管,实现“市-区-街道-社区-企业-第三方”六方无缝衔接。

“每次过来买菜,我都习惯先看看电子屏,感觉更踏实。”市民张女士提到的电子屏,就是龙城街道回龙埔市场公共区域公示当日食品安全快检结果的电子显示屏。

回龙埔市场文明标语随处可见。

在回龙埔市场,每个摊档前都有一个溯源二维码。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清晰看到产品的全链条快检信息。回龙埔市场还引入智能化溯源电子秤、电子二维码支付、触摸式查询屏等智慧系统,同时新增多参数食品安全分析仪,每日对市场销售的蔬菜等进行抽检,并将抽检数据上传至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公共区域电子显示屏公示,方便消费者随时查询。

回龙埔市场内干净整洁。

据悉,龙岗区已在77家农贸市场推广应用龙岗区食品安全基层治理系统,建立农贸市场1.29万人从业人员白名单,组织全区农贸市场及驻场人员参加上级疫情防控、“白名单”系统管理等培训会议。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管理提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协同成员单位加大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推广“远程视频监控+实地检查”模式,结合街道城市管家工作协同推进,开展安全生产综合调研、完善智慧农贸系统建设等。

菜篮虽小,连着民心。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和升级改造,是龙岗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头戏,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如今,龙岗区一个个集贸市场以看得见的速度更新换代,为市民带来了更放心的消费体验。一个看似简单的农贸市场改造,背后浓缩着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的初心,龙岗区正积极争创更多“标杆”市场,让文明“走进”农贸市场,守护好“菜篮子”里的大民生。

周边整治:建立网格制,画出文明圈

农贸市场周边,往往是城市文明整治的难点。不少农贸市场周边常常面临:小商贩聚集周边卖菜自发形成“马路市场”、随意丢弃的垃圾无人清理、车辆违规停放影响交通通行、门面商贩出店经营等痛点。这些问题不仅压缩了人行道,还容易造成路面拥堵。

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就是市场整体形象的一个切面,考验着城市公共文明程度。龙岗区多个街道在市场周边探索建立网格制,以市场为圆心,画出半径500米的“文明圈”。

龙城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标准,将回龙埔市场及周边500米范围划分为4个网格。回龙埔市场周边背街小巷、市场卫生间、周边路段都成为了重点提升公共文明的区域。龙城街道以网格为单位包干到人,明确责任和工作标准,由街道各办公室和社区画格作战,推动回龙埔市场及周边500米范围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公益宣传等方面全面提升、公共文明指数成绩明显好转。

横岗街道在横岗第一市场及周边增设文明创建等公益广告340块。今年,横岗街道全面深化“干部包框”和“督导督查”行动,实行“一人一框”耕好责任田,推动创文工作落到实处。自开展“干部包框”和“督导督查”行动以来,横岗街道159个“包框干部”行走样本框3120人次,发现问题1366个,督导解决1366个,解决率100%。

编辑 李依林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文涌 黄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